楠木軒

新能源汽車 誰主沉浮?國內新能源車市場大盤點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綜合

在電動化轉型的背景下,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開始擠在一條賽道拼硬實力。經過五年時間的高速發展,在這場新能源汽車大戰中,人們最先想到的是風起雲湧的新勢力們的各種理念、各種營銷、各種話題,彷彿在這個領域,它們已然成為了新能源界的代言人和全部,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近日,網通社根據保監會公佈2017年-2022年上半年,5年半的上險量數據,對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進行了統計,希望消費者能夠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有一個客觀、理性的看待。新能源汽車誰主沉浮,一目瞭然。

新能源汽車有超越燃油車之勢

五年間燃油車銷量下降23% 新能源汽車銷量上升434%

2022年已過半,受制於疫情多點散發、芯片供應不足、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燃油價格持續走高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中國車市依舊承壓下行。據中國保監會公佈的新車上險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共計銷售乘用車915.3萬輛,同比減少126.5萬輛,同比下降12.1%。

其中,燃油車大幅下滑,上半年銷量僅為705萬輛,同比減少236.8萬輛,同比下降25.1%,市佔率為77%;新能源車繼續實現快速增長,上半年銷量達210.3萬輛,同比增加110.3萬輛,增長超1.1倍,並且相比於2017年同期,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由原先的1%提升至23%,漲幅23倍。

通過2017-2021年新能源車與燃油車上險量對比表,我們不難看出,從2018年開始,中國車市在連續28年上漲後迎來首次下滑,加之新冠疫情等影響,損失銷量均在200萬輛左右,其中燃油車的銷量更是從2017年開始一路下降。

而反觀新能源車板塊,受益於國家補貼政策、增牌不限行等有利條件影響,除2019年以外(同比微降1.2%),新能源車的銷量始終處於“上升期”,尤其是隨着近兩年來,技術成熟度與補能便利性的提升,新能源車的銷量更是呈現出越級式增長,5年增長超4倍之多。另外,從走勢圖我們不難看出,在2021年,正是由於新能源車的快速增長,才使得該年的整體車市走出波谷。

對於新能能源汽車的高速增長,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網通社表示:“雖然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在價格上基本持平,但與燃油車較高的油價相比,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更低。”

汽車分析師凌然則認為,疫情造成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波動。銷量增加主要是受政策的影響,第一購置税減半、地方補貼、企業補貼,疫情過後消費者購買更理性。此外,里程的提高、補能便捷、技術的提升也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

新勢力造車能否代表新能源汽車?

説到新能源汽車,大家可能最容易先到的就是造車新勢力。全球市場上,特斯拉的熱銷,不僅市值一躍超過豐田,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大車企。在國內,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造車接連上市,在資本及營銷方面,他們贏得的目光和喝彩要比傳統車企高得多。以至於不少人認為,新能源汽車就是新勢力造車,新勢力造車就等於“蔚小理”,但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

網通社根據保監會公佈近五年的數據,整理出來2017-2021年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新能源汽車銷量對比圖。

就具體銷量來看,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始終高於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從2018、2019到2020年,這三年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較為平穩,保持在80萬輛左右。然而,從2021年開始,傳統車企新能源汽車銷量直線上升,大幅拉開了與造車新勢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傳統車企同年累計銷售新能源車突破200萬輛,為2,158,460輛。

因此,可以看到在整個中國汽車新能源市場中,傳統車企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才是銷量擔當和主力軍,新勢力造車的市佔率比重較小。

傳統車企處於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前列

儘管我國新能源汽車在今年上半年受到了疫情的衝擊,但在企業的積極應對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有不錯的表現。根據保監會公佈的數據,網通社統計了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前二十名銷量排行榜。其中,老牌的傳統車企、專注研發電動車的比亞迪位居冠軍位置。

比亞迪率先拿下2022年上半年“銷冠”,憑藉568,376輛的表現,坐實了“全球新能源車領導者”的稱號。緊隨其後的上汽通用五菱則繼續憑藉宏光MINIEV,在A00級純電小車市場的統治級表現,坐穩第二名的位置,今年前六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突破二十萬輛。

作為全球電動汽車的開拓者特斯拉,今年上半年僅排在第三位。或許是受4月份上海工廠疫情嚴重衝擊,其銷量直接受到影響,1-6月國內累計銷售198,209輛。從數據上來看,與第一名的比亞迪差距較大。

接下來的奇瑞、埃安、大眾、長安等傳統車企,穩坐榜單前十名的位置,能夠看到它們正在積極的擁抱電動化,且發展勢頭迅猛。

相比之下,被視為新能源汽車代言人的小鵬、哪吒、理想、蔚來等國內新勢力造車則表現平平。其中,銷量最高的小鵬僅排在第七位;蔚來作為“老大哥”的角色已經在動搖,排在第十二名,累計上半年銷量為49,485輛。

可以看出,在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銷量排行榜中,傳統車企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佔據了主導地位,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主要力量。雖然以特斯拉、“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造車成長迅速,但在整個新能源市場中,仍處於上升期階段,無法支撐起中國的新能源市場。

國際品牌真的沒戲嗎?

如按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新能源汽車上險量進行劃分,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中國品牌還是國際品牌,新能源汽車的上險量在這5年間,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市場佔有率也有很大提升,而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的退坡,順理成章。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國品牌新能源車的市場佔有率由2017年的2.16%躍升至18.8%,國際品牌新能源車的市場佔有率從0.11%擴張至4.2%。二者在新能源市場蓬勃發展的環境下,增幅都很顯著。本土作戰的中國品牌在傳統汽車廠商與新勢力的共同推動下,一路高歌猛進,搶佔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國際品牌方面則穩紮穩打,雖然市場份額仍與中國品牌有着較大差異,但增長勢頭不容小覷。

從2017-2021年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新能源汽車上險量對比來看,受補貼退坡、市場環境與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認同度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品牌在前4年的表現有些動盪,但在2021年終於迎來了大爆發。反觀國際品牌,雖沒有出現中國品牌那樣的爆發,但其新能源車的上險量在5年間走的更為紮實,一步一個腳印,穩中有升。

當然,汽車作為一個研發週期較長的品類,無論中國品牌還是國際品牌,從“油改電”到全新電動架構的誕生需要時間,特別是對於研發能力處於“成長期”的中國品牌來説,市場表現出現波動,可以理解。而隨着研發成果的“釋出”,中國品牌也在產品爆發期取得了長足進步,造車經驗更為豐富的國際品牌也在着手推動自己的新能源產品路徑,穩步向前。

起火事故是否會阻礙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

伴隨着新能源汽車的飛速增長,消費者對於其安全性愈發關注,特別是可直接導致起火事故的電池安全問題,極為重要。由於沒有官方統計的數據,也沒有燃油車起火事故的統計數據來進行對比,網通社只能通過目前相對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媒體記錄小組”整理國內起火事故數據中,彙總統計一下各品牌的起火概率(起火次數/同期銷售新車數據),供消費者們參考。

以起火事故率來看,無論是國際品牌和中國品牌的傳統車企,或是初出茅廬的“造車新勢力”,它們都將起火事故率控制在了1‰以下,可見不同車企對於新能源車的電池安全問題,沒有出現太大的“差異化”。但車輛的起火事故關乎用户的人身安全,即使是很低的水平,也仍需要杜絕與消除。

儘管新能源汽車品牌都將起火事故率控制在了1‰以下,但不同品牌間還是會存在一些差異,為此網通社也以年度劃分,羅列了2020-2022年間新能源車起火事故率的前10名。

當然,並不是所有銷售新能源車的品牌都發生過起火事故。從傳統國際品牌到本土造車新勢力,時間跨度從2020年初到該記錄截至日期(2022年6月24日),沒有出現起火事故的,有如下品牌:

它們分別是豐田、本田、日產、保時捷、奧迪、奔馳、寶馬、一汽-大眾、極狐、愛馳、別克、標緻、五菱、寶駿、歐尚、創維、東風汽車、東風風神、東風風光、DS、福特、高合、國機智駿、紅旗、海馬、合創、極氪、幾何、捷途、凱翼、雷克薩斯、零跑、嵐圖、馬自達、Polestar、起亞、smart、思皓、天際、沃爾沃、現代、雪佛蘭、雲度、智己。

※統計數據未指出具體合資廠商表明為整個品牌;統計數據為銷售純電動產品的品牌/車型

對於電動車自燃、起火的問題,汽車分析師凌然對網通社表示:“新能源汽車自燃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輔相成。有自燃問題也屬於正常現象,自燃不可怕,真正的問題在於企業要有擔當,找到自燃的原因。”

乘聯會主席崔東樹認為:“(新能源起火)與數量上升有關,銷量提升,自燃問題也就變多了。”

寫到最後:從目前形勢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戰爭”將會愈演愈烈,體現在資本、資源、技術、營銷等多方面的競備。作為後起之秀的新勢力造車,雖然底藴不如傳統車企,但在售後服務理念以及營銷層面,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反觀以大眾、長安、長城為代表的傳統車企,除了依託自身體量佔據市場主體之外,正在加快轉型速度。以深厚技術底藴依託、以強大的“朋友圈”做背書,面向智能化的優勢面也被進一步放大。

未來究竟是新勢力造車的天下,還是傳統車企研發的新能源汽車更勝一籌,目前還不能下結論。然而,從以上述數據看,新能源車遠不只有受資本眷顧的那些“新勢力”,其實這個市場上,傳統車企新能源汽車才是壓艙石和中流砥柱。在這裏,我們真切提醒廣大消費者,切莫被熱鬧的各種營銷、故事矇蔽雙眼,在選擇或考慮新能源產品的時候,傳統車企的新能源產品同樣值得您去關注。

(圖/文 網通社 毛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