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件事,或許隱藏了今年汽車業的走向
記者丨吳瓊
編輯丨林安東
魔幻的2020年已經過去了,許多機構和專家都對2021年的汽車行業給出了樂觀的預測。
據中汽協預估,2021年我國汽車總銷量預計到達2630萬輛。其中,乘用車銷量2170萬輛,同比增長7.5%左右;商用車銷量460萬輛,同比下降10%左右;新能源汽車銷量180萬輛,同比增長40%左右。
今年,汽車行業仍要應對新冠疫情可能帶來的影響,同時也面臨更多新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
“缺芯”成為常態
車企投入芯片國產化大軍
這兩天,#美國得州進入重大災難狀態#上了熱搜。由於遭遇冬季嚴寒風暴,全美有超過550萬户家庭停電。其中,得克薩斯州受到的影響最大。
在“知乎”上,有人提問:如果中國遇上得州寒潮,會不會形成悲劇?得州的悲劇已經讓國人開始“居安思危”。
然而,現階段最需要擔心的並不是這個假設的問題。
得州是美國最大的產油州,在遭遇嚴寒天氣後,得州全州油田停產、大面積斷電,當地能源部門要求當地所有芯片企業停產,以便相關部門提供足夠的電力。
沒錯,“缺芯”的當下,又有芯片企業停產了。為什麼要説“又”?前一陣子,日本福島近海發生地震後,日本半導體巨頭瑞薩電子的工廠為了安全起見,也暫停了生產。
目前在得州,三星電子、恩智浦、英飛凌等半導體工廠因此停產。其中,三星電子為全球主要的芯片廠商,恩智浦、英飛凌均為全球主要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市場調研機構IHSMarkit在恩智浦工廠停產後發佈最新報告稱,近期全球汽車芯片普遍短缺,預計將導致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有近100萬輛輕型車輛延產。摩根士丹利證券估計,由於供應短缺,全球汽車產量將減少約150萬輛,主要是在2021年上半年。
但國內芯片供應商卻視危為機,尤其是汽車芯片供應商。此前,鋭成芯微首席執行官沈莉表示,全球芯片短缺事件,正在倒逼中國企業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方正證券指出,“汽車半導體生產商目前以海外巨頭企業為主,比如恩智浦、英飛凌、瑞薩等。但是,隨着產業革新,競爭格局也將發生變化,給予國內相關產業鏈企業機會也越來越多。同時給予國內相關產業鏈企業機會。”據瞭解,多家中國車企開始投資或宣佈自研芯片,至少有9家汽車上下游企業搶投了中國芯片初創公司——地平線。
目前,地平線的第一大機構股東是上汽集團。從2017年起,上汽集團就開始了與地平線的合作,並在2019年參與了地平線的B輪融資,是國內第一家大規模投資智能芯片的整車企業。
在芯片斷供的大背景下,地平線最近的C3輪融資甚至遭到了哄搶。多位參與競標的企業表示:太難搶了!想成為地平線的股東,有錢還不夠,還要有資源。
“成本不高,但影響力極大”
五菱的營銷策略值得探究
憑藉高顏值的口罩,上汽通用五菱成為2021年央視春晚最大的營銷贏家,甚至搶了大金主抖音的風頭。在微博上,#春晚紅口罩#的閲讀量達到3.3億。上汽通用五菱的母公司——上汽集團還被投資人追問“有沒有考慮給上汽的股東們發五菱(春晚)紅口罩”。
在每年的央視春晚上,有很多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在全國人民面前“露臉”。今年,抖音是2021年央視春晚獨家紅包互動合作伙伴,共發放了12億元紅包。
然而,最搶眼的卻是小投入的五菱口罩。鏡頭掃到的每一位參加現場直播的觀眾,都戴着五菱汽車為央視春晚量身定製的口罩。這些央視春晚×五菱品牌聯名款口罩上,五菱的LOGO與“2021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春節聯歡晚會”圖標交相輝映。這些“高顏值”的春晚口罩,為五菱汽車帶來了更多流量,讓它成功成為首個憑跨界產品亮相央視春晚的中國汽車品牌。
五菱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第一家轉產口罩的汽車企業,“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這句話讓大家記住了五菱。這次五菱藉助央視春晚繼續擴大品牌用户圈層,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度和美譽度,通過聯名口罩的形式在央視春晚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了口罩,五菱螺螄粉、五菱地攤神車等緊抓熱點的產品都曾衝上熱搜。“人民的代步車”宏光MINIEV、“大四座家用車”五菱凱捷,以及新寶駿品牌多款產品更是成為熱銷爆款車型。在跨界產品和傳統產品方面,五菱始終貫徹“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這一品牌理念。
當中國汽車市場從增量市場步入存量市場後,類似五菱這樣“成本不高,但影響力極大”的營銷手段將會成為眾多車企關注的重點。如何巧用自身資源,進行跨界營銷,或將成為降本增效的新策略。
海內外車企激戰中國電動車市場
從今年起到2035年,或將成為電動汽車企業決戰的時期。多個信息都指向這一事件節點。
日前,由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明確,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將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具體階段性發展目標為:到2025年、2030年、203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分別達到20%、40%、50%。
從去年起,歐盟執行乘用車排放新規,並且在今年、2025年和2030年有更加嚴格的指標。在中國及歐洲環保要求的雙重壓力下,車企們紛紛加快了電動汽車產品研發的步伐。
福特宣佈,到2030年,在歐洲市場將只銷售電動汽車。特斯拉CEO馬斯克更是放話:未來10年後,年銷量要達到2000萬輛。如果實現這一目標,特斯拉將取代老龍頭豐田、大眾汽車,成為全球銷量排名第一的車企。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中國市場更是成為各大車企的必爭之地。大眾汽車中國計劃:到2025年,大眾集團旗下各品牌將有15款MEB平台車型在中國實現本土化生產。屆時,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產品組合中,電動化車型佔比將達35%,預計每年可交付約150萬輛新能源汽車。
中國車企們也積極迎戰。上汽集團計劃,到2025年,電動車銷量要佔上汽集團全球銷量的30%左右。最引人注意的是上汽大眾,去年10月,上汽大眾MEB工廠已經建成投產。上汽大眾總經理陳賢章表示,作為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首座專為生產MEB平台車型而新建的工廠,新工廠總投資額約170億元,規劃年產能達30萬輛,2021年還將投產奧迪、大眾等多個品牌的全新一代純電動車。
近期,吉利汽車在電動車市場動作不斷,先後與百度、富士康及騰訊等公司開展電動汽車合資合作項目。
此外,吉利汽車將成立新的實體公司,負責新能源汽車業務。按照規劃,吉利將繼續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還有小排量節能汽車。其中,90%左右是大容量電池混合動力汽車,10%左右是傳統節能小排量汽車。
全球30%人口的市場形成
車企新一輪爭奪在東南亞展開
去年11月,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5個國家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歷時8年談判後,一個涵蓋全球30%人口、1/3經濟體量的一體化大市場正式形成。
但按照RCEP協議,東盟各國僅對零部件提供小幅的關税下降,沒有明確承諾將大規模降低整車關税。這意味着,中國及東南亞以外的車企想大舉進入東盟市場,必須走當地建廠之路。
中金公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已經形成了三個汽車產業鏈集羣,分別為亞洲、歐洲、北美洲產業鏈集羣。我們認為,RCEP的簽署將利好亞洲的整車生產,促進亞洲汽車產業鏈進一步聚集。”和歐美地區相比,東南亞地區藴藏着巨大的新興市場,更有利於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出口,中國車企可以更好地發揮自身在技術和產品上的優勢。
隨着全球節能減排限期的臨近,東南亞區域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也將大幅增加,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也有望憑藉性能和性價比優勢打開東南亞市場,擴大新能源汽車銷量。因此,工銀研究看好中國車企進入東南亞市場,“國際格局中,層次性或多中心性逐步顯現,亞太新興力量快速崛起。隨着RCEP、CPTPP等亞太區域經貿關係的加強,‘東昇西降’態勢將更加明顯。”
一些中國車企已經看到這一點。
2017年,上汽集團和泰國正大集團合資建立的上汽正大公司泰國新工廠正式投產,總投資額逾10億美元。此後,上汽MG品牌多款車型進入泰國市場並熱銷,如MG ZS、MG GS、MG3等。上汽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海外年銷量達到150萬輛,在上汽整體銷量中佔比達15%左右,年均複合增長率有望超過30%。其中,東盟地區將成為“五萬輛級”海外市場之一。
吉利汽車則通過併購的方式進入東南亞市場。2017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以7.2億元人民幣外加博越的知識產權,收購了馬來西亞寶騰汽車。
今年2月9日,長城汽車發佈了泰國市場核心戰略,將在未來3年內推出以電動車為主的9 款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