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滿政府對車企“放水”,歐盟再次警告意大利 | 中國汽車報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綜合


圖片來源:Road and Track網站

距離2015年大眾被爆出“排放門”已經過去了6年時間,多家主流車企及供應商捲入其中,餘波至今仍未完全平息。

當地時間12月2日,歐盟委員會發出呼籲,要求意大利對使用被禁設備操縱汽車排放的行為實施懲罰,加大對柴油車排放的監管力度。事實上,在4年前,歐盟曾對意大利提起了法律訴訟,起因是針對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在排放測試中的作弊行為,意大利監管機構未能予以妥善處理。意大利下令強制召回了受影響的車輛,但並未進行罰款。

而今,意大利有兩個月的時間作出答覆並採取必要的措施,否則歐盟委員會可能考慮將此事訴諸歐盟最高法院——歐洲法院(CJEU)。

意大利袒護FCA惹歐盟不滿

眾所周知,2015年爆發的“排放門”醜聞重擊了大眾集團,並直接導致大眾帝國航母轉向,而與此同時,雷諾、通用、戴姆勒、博世、康明斯等多家主機廠及零部件供應商也捲入其中,遭到多國監管部門的調查,FCA也不例外。

FCA於今年年初與標緻雪鐵龍合併,組建Stellantis集團,但其本身既是意大利最大的汽車廠商,也是意大利汽車行業的支柱性企業。因此,5年前,面對來自德國和歐盟的調查及指控,意大利選擇偏袒FCA。

實際上,最先和意大利政府對上的是德國。在大眾集團排放作弊一事發生後,德國機動車交通管理局(KBA)開始對多家車企的車輛展開測試,其中包括FCA。德國經過調查發現,菲亞特500X、菲亞特Doblo、Jeep 自由俠等車型涉嫌安裝非法裝置,可使得車輛的尾氣處理系統在運行約22分鐘之後自動關閉,而監管測試通常只持續約20分鐘。

因涉嫌排放超標,2016年5月,FCA遭到德國交通部傳訊,但公司代表缺席了與德國交通部長的談話。KBA對此提出嚴厲批評,但FCA認為,其旗下車型遵循歐盟排放標準,並未安裝非法裝置,且排放問題應由意大利相關部門負責。隨後在6月,意大利時任基礎設施和運輸部部長格拉齊亞諾·德爾里奧對此進行回應,稱意大利對相關車型進行了測試,認為FCA遵循了歐盟排放法規的要求。

鑑於FCA的歐洲業務中心位於意大利,根據歐盟規定,意大利對FCA的排放測試負責,德國很難採取強制措施。在意大利出面否認了德國對FCA的指控後,德國要求歐盟委員會直接介入,調解爭端。雙方調解於2017年3月悄然結束,但結果顯然並不盡如人意。

兩個月後,歐盟對意大利提起法律訴訟,理由是意大利方面並未給出充分的理由,使他們相信在非測試環境下使用“減效裝置(Defeat Device)”是合理的。據瞭解,“減效裝置”雖有助於防止發動機老化或堵塞,但它會影響排放系統的效率,導致車輛排放增加,而根據歐盟的規定,只有在發動機遇到突然損害等特殊條件下才能合理使用“減效裝置”,正常行駛情況下使用是違規的。對於非法搭載“減效裝置”的行為,歐盟要求各成員國必須制定並採用相關懲罰措施。

從後續結果來看,意大利的做法顯然令歐盟不滿意,而FCA雖然已經成為Stellantis集團的一部分,但在歐盟看來,此前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此次歐盟再次喊話意大利,要求其針對FCA做出處罰,並認為強制召回並不足以解決問題。如果意大利方面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和回覆,歐盟可能會訴諸歐洲法院,屆時可能會有更嚴厲的懲罰措施。

圖片來源:法新社

“排放門”餘震再起

從此次的事件可以看出,雖然“排放門”在很多人的記憶裏已經淡化,但各國監管機構並沒有就此放手。就在不久前,大陸集團首席財務官Wolfgang Schäfer的任期突然結束,原因是他正在受到“排放門”相關的調查。漢諾威檢方宣佈,他們還在調查另外兩名前董事會成員,重點聚焦於大陸集團在大眾“排放門”事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大眾集團的另一家重要供應商博世此前也接受了調查,並於2019年以9000萬歐元罰款為代價結束了斯圖加特檢方的調查。

另外,就在今年9月底,歐盟委員會出面,督促大眾集團賠償所有因“排放門”而蒙受損失的歐洲消費者,而不是僅僅賠償德國和美國車主。歐盟委員會當日在聲明中指出,大眾只賠償了德國和美國車主,並試圖通過拖延法律進程,從而將德國以外的其他歐盟國家消費者排除在賠償方案之外,大眾這樣做是“不守信用”的,如果公司繼續拖延賠償,將會有“信譽風險”。

據瞭解,大眾集團迄今為止已為“排放門”支付超過300億歐元,包括賠償、退款和訴訟費,其中大部分用在美國。大眾也同意向德國車主支付總計7.5億歐元賠償,但在其他地區,包括不少歐盟國家,“排放門”相關車主的集體訴訟或個人訴訟大多未能取勝。

“排放門”餘波不斷,針對大眾及其他相關企業的刑事及民事訴訟仍在繼續。至少在歐盟委員會看來,還遠遠沒有到可以畫句號的時候。



文:張冬梅 編輯:李沛洋 版式:劉曉燁





來源:中國汽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