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罵代罵林有有”?別助長網絡暴力
文|小亢
前段時間《三十而已》熱播,劇中的“小三”林有有氣壞了不少觀眾,某二手交易平台甚至出現了“陪罵/代罵林有有”等服務,一家賣家明碼標價10元陪罵30分鐘,還有賣家提供3種代罵模式供選擇——聆聽型:客服聽你罵;進攻型:客服幫你罵;互動型:客户和你一起罵。
《三十而已》中的“小三”林有有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陪罵/代罵林有有”網店截圖
該類服務並不是第一次出現,電視劇《都挺好》熱播時,當時某電商平台有近30家“怒罵蘇家三父子”的網店,甚至為三父子標註出欠罵指數以供網友發泄對他們的不滿。
怒罵蘇家三父子網店截圖
據瞭解,目前網店的陪罵/代罵服務還僅限於私人聊天領域,屬於情感諮詢的一種。若真有“入戲太深”的觀眾選擇購買這項服務,可以當作個人情感發泄的一個出口,但要時刻警惕這種“陪罵/代罵”的氛圍發展到網絡公共空間裏。
有律師表示,當陪罵商家替顧客前往公共平台發表辱罵信息等,就可能涉嫌侵犯他人的名譽權。
陪罵林有有服務截圖。來源:齊魯晚報
長時間以來,由於在網絡上可以“匿名”,很多人的喜怒哀樂都習慣表達在網上,在現實生活中不敢説的不敢罵的,都可以通過鍵盤在網絡空間中毫無顧忌地表達出來。
但罵人畢竟是一種言語暴力,罵的人多了就會上升為網絡暴力。情緒固然需要渠道排解,但也可以選擇積極正面的方向,去消除不滿情緒,而不是一味助長。陪罵的越多,這種博人眼球的服務影響就會越廣,那麼本身在網絡上參與罵人的人也會更多,久而久之,是否會往更壞的方向發展,都未可知。
私人與公共的網絡空間之間只有一道細細的紅線。當花錢請陪罵代罵成為一種潮流,“錢到位隨便罵”成為一種共識,罵人成為一種流行,那麼這種行為與花錢到公共平台攻擊他人僅僅只有一線之隔,不免讓人擔心成為網暴的前奏。
尤其是對於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來説,這種服務可能會起到不良示範效果,引導他們把極端情緒全都發泄在網上,青少年難以分辨其行為是否違法,就可能讓自己的情緒變成網絡空間中蔓延的戾氣,也使得這類服務變成網絡暴力的搖籃。
不少觀眾到“林有有”演員張月的微博下留言,甚至已經上升到怒罵演員的程度,逼得林有有扮演者不得不關閉微博評論,並只允許關注7天以上的粉絲評論。
所謂“眾口鑠金”、“舌頭底下壓死人”,匯聚惡意的語言暴力值得重視,不僅是公眾人物,就連普通人都在遭受着這種暴力。而從中攫取利潤,雖不違法,但也開了個不好的口子。罵人的人情緒得到了宣泄,陪罵的人賺到了錢,那麼被罵的人呢,他們受到的傷害又該如何癒合、如何進行維權?
當然這類服務的產生,還是因為有需求才會有市場,從需求端的角度,希望網友們還是能多包容一些,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要知道,行為會影響心態,有些行為雖無傷大雅、也不會受到懲罰,但也會破壞內心的寧靜。
監管部門和平台也需承擔其責任和擔當,不放任“罵人成為流行”,警惕已埋下的網絡暴力的種子,嚴厲取締真正操控網絡暴力的產業鏈,規範管理,給人們提供一個乾淨清新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