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專家:美國對華設想錯誤,中國可能一槍不放就贏得大海戰
最近中國成了美國國防部最優先考慮的威脅和海軍建設的核心話題。這個話題將決定未來美國海軍的裝備、訓練和兵員構成。但是有美國海軍研究者擔心,要是選擇了錯誤的方向,中國可能不放一槍就打敗美國海軍。
一份美國海軍研究所發表的論文認為,美國海軍如今把軍力建設設定在這樣三個基礎上:
中國遲早會向美國發起一場高烈度的海上進攻。
這場戰爭可能會發生在2030~2035年,因此美國有10~15年的時間來備戰。
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方式,就是部署一支力量,可以贏得或者制止發生在西太平洋上的這場高烈度戰爭。
然而作者認為,這樣的假設不完整也不正確。戰爭並不是中國的第一選擇,也不是唯一選擇。過分投入地籌備這樣一場最差情況下的戰爭,會讓美國在裝備、訓練上採取錯誤的方法。中國雖然具有越來越強的能力來投入一場大戰,但處在戰與和之間的“灰色”選項也在不斷髮展。
很多美國軍隊高官在公開和私下場合都認為,與中國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但本文的作者指出了一個尖鋭問題:中國為什麼要打一場不需要的戰爭呢?如果存在不使用武力就能達到地緣政治目標的手段,為什麼要拋灑獻血、財富和政治資源,去和世界頭號核強權及其盟友打一場大戰?在過去幾十年,中國已經通過進取的方式達到了很多目標,其中多數都沒有引發美國的武力反應。
例如在南海,中國已經讓海上鄰國的政府及民間海上活動接受了中國對南海的主權。顛覆了美國所支持的“海上航行自由”和“國際法體系”。
作者還提出了另外一件案例,那就是英國和冰島之間為了鱈魚捕撈而發生的漁業衝突。兩國都是北約成員,因此不能直接武力相向。結果,在1958年到1976年間,英國先後投入了20艘反潛護衞艦,和冰島海岸警衞隊的小型巡邏艇進行衝突。這些護衞艦都是為了搜索和打擊蘇聯潛艇設計的,結構比較脆弱,根本不適合這樣的行動。結果,僅僅在最後的三次衝突中,就有15艘英國護衞艦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結構損傷和壽命減少,其中一艘受損嚴重,最後只能拖到岸上作為訓練艦使用。作者指出,美國海軍一定要避免陷入這樣的境地。
作者為此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其中有兩項比較有趣。第一項是建議裝備重火力的小型巡邏艇,具備600海里以上的航程,例如用美軍的馬克4型加以改造。
另一種就是大量使用無人平台。這種平台即使被對方擊毀,也不會導致人員傷亡,不會帶來無法接受的政治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