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創業後,兩位肝膽相照的戰友再次成為黃金組合

本文轉自:中國軍網

在中國近6000萬退役軍人羣體中,有這樣兩位星光熠熠的特殊企業家:在部隊時,他們分別任班長、副班長。回鄉創業後,倆人繼續同吃一鍋飯,共舉一杆旗,彼此成就、肝膽與共。共同的軍旅情懷,相通的戰鬥精神,凝聚成繩、百鍊成鋼。

這兩位湘籍退役軍人企業家就是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的董事長陳邦和總裁李力,他們用了二十年時間,從長沙一家小小的醫院出發,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眼科醫療集團,在全球範圍內擁有700多家醫療機構,市值超千億。

“部隊的經歷對我們來説,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對後來的人生都有極大的幫助。”身為愛爾眼科“班副”的李力動情地説。

作為上市公司“班長”的陳邦也坦承,軍人退役不褪色,當工程兵時的頑強拼搏、勇擔責任的服務精神,協作奉獻、不屈不撓的戰鬥素養,始終是他們奮戰在世界眼科前沿,帶領企業邁向醫療行業全球化發展之路的源泉與動力。

聯手創業後,兩位肝膽相照的戰友再次成為黃金組合

揮灑青春和汗血

1980年代之初,一輛悶罐車軍列從長沙啓程抵達重慶,17歲的長沙小夥陳邦和李力在火車上相識了。

長沙重點高中畢業的陳邦悄悄地懷揣着一個“軍官夢”,李力則是嚮往火熱的軍營生活。到達重慶駐地後,兩位小老鄉恰好被分在了一個新兵連,還是同一個新兵排、一個新兵班。新兵訓練時,李力站隊首,陳邦站隊尾,眼角眉梢成一線。

重慶歌樂山腳下,他們服役的原成都軍區13軍,是解放軍部隊中最擅長山地、高原、熱帶叢林作戰的甲類集團軍,有山中猛虎之稱。所在的軍直屬工兵營,分舟橋、爆破和基建三個連,基建連主要肩負軍部作戰訓練保障任務。

山地部隊出來的兵個個嗷嗷叫,李力、陳邦軍政素質俱佳,一起分到基建連,李力是班長,陳邦當班副,比學趕幫超,相互配合默契。

“像湘江這麼寬的江面,舟橋連一個小時就可架橋過去。”野戰軍訓練十分辛苦,但年輕時的李力沒覺得,“我感覺有技術可學,不虧。”他很新奇。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重慶火車站八一隧道開工,李力第一個從山頂垂直降到半山腰,進行人工爆破作業,為重慶市政府的這個軍民共建工程開響了頭炮。

這是老兵李力服役的第三年,也是他為駐地家鄉建設出的最後一份心力。此刻,已經返鄉的戰友陳邦還在遺憾,他和戰友們手寫血書報名參加老山前線作戰,可惜自己落了選。

新兵連的4個長沙籍戰友中,陳邦和李力兩個人特別聊得來,更為巧合的是,兩人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李力對這位戰友在軍營的印象頗好,“頭腦靈活,學習能力強”,陳邦對這位好兄弟的評價則是“氣味相投”。

班長和班副的黃金組合

返鄉退伍後,這兩位戰友開始分頭創業。1997香港迴歸那年,陳邦無意中闖入了眼科行業,這是一個全新未開發的領域,他找到昔日搭檔、戰友李力,力邀他參與。

看到陳邦真誠的眼睛,李力未作猶豫,便答應了他。聯手創業後,兩位戰友的人生軌跡再次重疊到一起。

“我們收購了長沙鋼廠職工醫院改造成眼科醫院,同時又與另外一位夥伴在瀋陽籌建了第一家眼科專科醫院,愛爾眼科就這樣正式誕生了。”陳邦回憶道。千禧年後,醫療體制改革大幕被拉開,開始允許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

把握了體制改革機遇和行業政策趨勢,這一役,陳邦、李力如魚得水。

“頭幾年,沿着京廣線長沙、株洲、岳陽、武漢等地佈局,我們慢慢地把產業摸熟了,各種資源和人脈都有了,越做越順,後面不是沿着鐵路,而是沿着航線、地圖進行全球佈局。” 李力回憶道。

從第一次參加全國糖酒會、第一次參加眼科學術大會,到第一次走出國門邁向國際化……兩人都如影隨形,吃住行都在一起。無論創業起步還是以後的上市併購重大戰略,在企業內部,這對昔日的班長和班副還是運用部隊那一套民主科學決策。

所不同的是,在隊伍上時,班長李力主抓軍事訓練,副班長陳邦分管班後勤和思想政治工作。做企業後,兩人的角色開始互換。

在愛爾眼科,“班長”陳邦任董事長負責宏觀戰略發展,“副班長”李力當總裁主抓企業日常管理和可持續發展。

“從性格上來説,我們知根知底,有一些互補性。他的格局站位高、視野比較寬,我更注重系統性思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李力説。

創業前進路上,憑藉着戰友間的互相信任和砥礪奮進、軍人的頑強拼搏和社會擔當,他們推動着愛爾眼科眼健康事業的不斷蓬勃發展,逐漸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眼科醫療連鎖集團,並在2009年成功上市。

聯手創業後,兩位肝膽相照的戰友再次成為黃金組合

“人民軍隊給予我們創業的動力!”

因為來自雷鋒的故鄉,在部隊時,陳邦和李力就經常給戰友們講解雷鋒助人為樂的故事,潛移默化間,這種基因也融入了創業的全過程。

“剛涉足這一領域時,我發現老百姓對我們救治眼病患者都深懷感激,有的送雞蛋,有的送包子、送蔬菜,我打心眼裏覺得這是一個有意義的事業。”李力如是説。

倥傯歲月數十載,從青春勃發到沉穩務實,兩位企業家堅守醫療本質,永葆奉獻初心,深感肩上的責任越來越大。

他們算過一筆經濟賬,一個眼病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社會為其投入的沉沒成本一年在一萬至兩萬之間。按經濟學的定量分析測算,如果治好一個因眼疾而無法釋放勞動力的病人,可以為社會減負二十萬至四十萬。

為了踐行“使所有人,無論貧窮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權利”的光明使命,愛爾開啓了全新的公益模式——“交叉補貼”機制,即把一些高端自費項目的盈利,通過慈善捐贈、資助減免等方式,給予特定人羣,使更多的貧困人口眼病得到妥善的治療,享受眼科領域技術發展帶來的成果。

國之交,在於民心通。作為跨國企業集團,愛爾更是把友誼之手伸向國外,將防盲治盲的先進經驗和技術輸出海外。

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愛爾眼科先後八次走出國門,參與“湄公河光明行”“瀾湄光明行”“一帶一路光明行”等國際醫療援助項目,為老撾、緬甸、柬埔寨、泰國、越南等地區的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為當地中小學生進行視力篩查和眼健康教育,並免費提供醫學驗光配鏡等眼健康服務,獲得公益活動組織者、受援國政府和患者的高度好評。

自成立以來的20年間,愛爾眼科累計治癒患者上億人次,2021年年門診量已超過1500萬人次、成功實施眼科手術超過120萬台。截至目前,累計支持公益項目600餘項,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的300多個地區,公益捐贈20億元,公益服務超過2億人次,公益手術達100 萬台。2015年底,世界銀行還連續發表兩篇研究報告,盛讚愛爾眼科在中國防盲事業上作出的傑出貢獻。

兩位創始人的軍人作風,鑄就了愛爾眼科每一次的使命必達,提升了中國醫療服務的國際影響力。

“人民軍隊培養了我們,更給予了我們無窮的精神動力。”歷經無數次創業磨難的陳邦和李力堅信,企業只有和人民、國家、社會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將支持國防成為風尚

儘管已退役多年,陳邦和李力始終心繫着那片國防綠。他們對部隊充滿深情,對於脱下戎裝的戰友,滿懷尊敬和信賴。這種特殊情感培育了陳邦和李力的擔當精神和擁軍情懷。

在解決5萬餘人社會就業的同時,愛爾眼科每年優先招錄退役軍人。至今,集團已為超過800名退役軍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不少人還擔任着醫院CEO、院長等重要職務。

在陳邦和李力看來,軍隊培養了他們,時代成就了愛爾,軍人的基因和情懷早已深深融進血脈,他們也理應將回饋人民、軍隊和社會作為首要責任和義務。

除帶動戰友就業外,愛爾眼科還積極參與軍民融合發展,以實際行動支持着軍隊建設。只要是對國防建設意義深遠的好事,愛爾眼科便不遺餘力發揮眼科專業優勢,甚至投入大筆專項資金。

在愛爾,支持國防建設,已然成為了一種風尚。

愛爾眼科心繫國防,聯合全國各地徵兵辦,至今共開展徵兵宣教及視力檢查8000多場,發放“軍旅慰問金”7100餘萬元,為5萬名應徵入伍青年提供手術及醫療資助。此外,愛爾為大陸2萬餘名倖存抗戰老兵免費提供檢查及手術治療,還出資設立了“退役士兵眼健康關愛基金”,逐步將退役士兵眼健康納入醫療保障體系。

回首這些年,在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中,愛爾眼科順應時代發展,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幫扶救助、改革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這一切的起點,恰是以人為本、反哺社會的初心。

今年八一前夕,恰逢愛爾眼科成立20週年,這對戰友組合的退役軍人企業家,堅守初心再次出發,帶着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秀品質,感恩奮進、勇毅前行,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

遠眺湘江,風帆正滿。擊楫奮進,愛爾遠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14 字。

轉載請註明: 聯手創業後,兩位肝膽相照的戰友再次成為黃金組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