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受中國援助24年的阿爾巴尼亞,最後卻是以怨報德,現成歐洲最窮國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綜合

縱觀世界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有許多國家本來非常落後,後面在先進國家的幫助下,很快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國力和國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迅速提高,甚至可以躋身發達國家行列。最典型的是以色列,它位於地中海沙漠地帶,大部分領土是沙漠,與鄰國的關係非常緊張。然而,在美國的支持下,加上以色列人的奮鬥,現在的以色列發展強勁,已經成為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在歐洲,以色列的反例則是阿爾巴尼亞。

説起阿爾巴尼亞這個歐洲小國,大概只有上年紀的人是比較熟悉的。

阿爾巴尼亞地處歐洲東南部,毗鄰希臘和黑山等國,按理講屬於社會主義陣營一員的它日子應該很愜意,但現實卻恰恰相反,蘇聯對其支援了15年後,中國還出手幫扶了20年,可直到今天,阿爾巴尼亞還是一貧如洗,也正因如此,外界給這個扶不起來的阿斗起了個比較含蓄的外號叫“點不亮的歐洲明燈”!

阿爾巴尼亞的運氣其實很好,有兩個大國就對其慷慨援助。


首先是蘇聯,二戰結束後,蘇聯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與美國人的明爭暗鬥也一觸即發。當時的蘇聯一直希望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和國際聲望。後來,蘇聯就選擇了阿爾巴尼亞,將這個小國視為蘇聯影響力進入巴爾幹半島,甚至是地中海的跳板。

很快,蘇聯開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援助,讓阿爾巴尼亞又驚又喜。蘇聯人不僅給了阿爾巴尼亞充足的資金,而且還派遣工人和專家為阿爾巴尼亞建造了各種設施,全方面支持阿爾巴尼亞的發展。在蘇聯援助的時候,阿爾巴尼亞人的生活水平一度躍居歐洲前列。

為什麼蘇聯和阿爾巴尼亞會有蜜月期?

在整個東歐共產主義陣營裏,阿爾巴尼亞國小力微,並不受蘇聯的重視。但阿爾巴尼亞卻對蘇聯模式——準確説來是斯大林模式的認同感最為強烈。所以,當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政權與蘇聯分道揚鑣時,阿爾巴尼亞堅決地站在了蘇聯一邊,在東歐共產黨中間,最早在自己黨內清洗所謂的“鐵托分子”。


蘇聯與南斯拉夫直接暴力衝突之後,阿爾巴尼亞藉助蘇聯的力量徹底擺脱了南斯拉夫的控制;蘇聯則因為阿爾巴尼亞的絕對支持,而成為其最大的援助國。但好景不長,隨着斯大林的去世,赫魯曉夫執政的蘇聯開始致力於改善同南斯拉夫的關係;在這一過程中,阿爾巴尼亞屢次發出強硬聲音,反對赫魯曉夫的做法。1956年蘇共二十大重新承認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極大地刺激了阿爾巴尼亞政府。

因此,阿爾巴尼亞後來退出了華約,轉而反對蘇聯。

於是乎,阿爾巴尼亞將目光投向了當時和蘇聯關係不好的中國,中國也開始向這個國家提供援助。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阿爾巴尼亞與我國關係的黃金時期,兩國的關係好到能穿一條褲子。在自己不富裕的情況下,國人節衣縮食,把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阿爾巴尼亞,前後給阿爾巴尼亞的經濟、軍事援助將近90億人民幣。而那時爾巴尼亞人口不過200萬,相當於人均受惠4000元,這在當時的歐洲,已屬於中等水平國家的收入。需知同一時期,中國農民一年的收入還沒有100元。

中國政府1954年開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援助,而大批援助則在1961阿蘇關係破裂以後提供。

當時中國的經濟和技術還比較落後,中國人節衣縮食、勒緊褲帶、萬里迢迢運去的大量鋼材、機械設備、精密儀器等,阿方卻隨意堆放在露天地裏,常年被風吹雨打。中國專家看到他們這樣嚴重糟蹋援助物資,心疼得直掉眼淚。有些人對當時對阿的援助不理解,私下裏説了一句“打腫臉充胖子”,卻遭到了批判。當中方人員向阿方提醒不要隨便浪費時,阿國人竟毫不在乎地説:“沒關係,壞了沒有了,中國再給嘛!”

當時中國的經濟和技術還比較落後,有的援阿項目超過了技術負擔能力,上馬顯得頗為吃力。為了完成阿的複雜項目,在無實踐經驗的情況下,中國不得不先在國內進行大量試驗和試製工作,甚至動員了全國26個省市的100多個單位參加,並建立專門的實驗廠,為此,還有兩位科技人員犧牲了生命。

阿在國際市場上賣不出去的一些劣質商品,如香煙、童裝、紡織品等都強行塞給我們包銷。

概括起來,自1954年至1978年,中國向阿共提供援款75筆,協議金額為100多億人民幣,阿成為我對外援助受援國人均數額最多的國家。

看到這裏有人肯定好奇了,那阿爾巴尼亞與我國一度稱兄道弟的,怎麼後來就斷絕關係了呢?這就應了我國那句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別不相信,很多時候真就是這麼個道理,人的貪心往往就是從對方的容忍中慣出來的。最過分的是,阿前領導人霍查竟講出了這樣的話:“你們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向你們要求幫助就同如弟弟向哥哥要求幫助一樣。”阿方前部長謝胡甚至説:“我們不向你們要,向誰要呢?”

1972年,阿爾巴尼亞方面得知林彪事件,霍查非常不高興,認為他們應該最早知道這件事。而就在這個時候,尼克松正式訪華。霍查竟然給毛主席寫信,信中指責我國這樣大的事情為什麼不與阿爾巴尼亞商議。

因為這件事,阿爾巴尼亞開始與我國生分,開始對我國內部進行指責,以及公開影射,包括當時中美關係改善受到了阿方媒體的不點名批判,甚至是毛主席有關“三個世界”理論的劃分,都受到了阿方的無端攻擊。

根據解密的外交部檔案,1976年以前我國曾向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過鉅額經濟援助,1973年以後這種與國力不符的對外援助才逐步得到糾正。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這世界已不再是昨日的那個世界,阿爾巴尼亞也從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為議會共和制國家。這個曾被中國稱為“歐洲的一盞社會主義的明燈”的國家又是一副什麼樣的現狀呢?經濟發展水平如何?

今天的阿爾巴尼亞依然是歐洲地區最貧窮的國家之一,2019年阿爾巴尼亞的國民生產總值突破130億美元,人均GDP則超過4000美元。出口商品主要為紡織、製鞋等來料加工產品及農副產品,進口商品主要為機械設備、礦產和紡織品等。

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隨處可見30年前所建造的那些具有社會主義特徵的居民樓。在餐廳打工的服務員,月薪只有300歐元,還不到3000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