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是運動員的活動,官員參不參加並不重要。也就是説,其他國家的政府官員是否參加北京冬奧會,根本沒有大張旗鼓討論的必要,但是在美國的鼓動下,北京冬奧會硬是成了一個國際政治事件。
拜登宣稱要抵制北京冬奧會,還要通過外交手段使其他國家與美國態度一致,按美國的意思,要讓所有國家的官員都不出席北京冬奧會。
拜登以為這樣做就能夠顯示出美國的影響力,就能夠説明中國確實有所謂的“人權問題”,只能説拜登看問題侷限性太顯著,也説明美國想對付中國,但是已經找不到什麼好辦法了。
拜登已經黔驢技窮
近年來美國一直想對付中國。特朗普在位時,大張旗鼓地對華進行挑釁,經貿戰的規模極其龐大,而且延伸到了科技產業。雖然沒有對華發動戰爭,但是美國軍艦和飛機一直在中國南部海洋附近活動,抵近偵查行動日趨頻繁。
美軍的挑釁行動受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警告,經貿戰折騰了幾年也沒有成果,反而增加了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還引起了美國企業的不滿。
對華開展科技戰,並沒有阻止中國科技的進步,中國的空間站反而成功升空,使用疫苗外交戰略也沒有成果,反而讓美國的盟友印度深受第2波新冠肺炎疫情困擾。這個時候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日期日益臨近,因此拜登又瞄上了北京冬奧會。
日本態度模糊
美國非常希望在全球各地的盟友還能夠支持美國的做法,與美國一致行動,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沒有辜負拜登的期望,但是德國和日本的態度卻令世界迷惑。
日本政府的表態曾與美國一致,即不參加北京冬奧會,但是又派出了規模龐大的運動員隊伍為北京冬奧會做準備。
這麼做顯然是考慮到輿論壓力,因為日本前一段時期冒着風險舉辦夏季奧運會的時候,得到了中國的大力支持,如果不參加北京冬奧會,那麼,該國的國際形象恐怕會迅速下降。
德國的態度也模凌兩可,德國新總理表示會沿襲默克爾的政治路線,也就是説中德關係會一如既往,按這個意思顯然德國會參加北京冬奧會,但是德國新外長貝爾伯克卻表示德國可能要抵制北京冬奧會,而在此前更是頻頻用“強硬措辭”製造關注度,表示“即便德國企業利益受損,也要對中方更為強硬”。但是他的表態受到了德國奧委會主席的痛批。
德國奧委會主席的批評是對的,德國抵制北京冬奧會的後果是嚴重的。當前中德的貿易規模越來越龐大,德國經濟對中國經濟已經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
在新冠疫情前景不明朗、經濟復甦很難的時候,德國更需要中國經濟。但願有多名反華政客組成的德國新政府最終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部分參考信息來源:國防時報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