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美商界人士:美中仍有合作空間 願與中國市場共贏

  中新網上海3月1日電 (記者 許婧)在中美“上海公報”發表50週年之際,在華美商界人士紛紛表示將順勢而為,擁抱中國市場多元變化,與中國市場共贏,並強調,良好穩定發展的美中經貿關係符合兩國企業的根本利益。

在華美商界人士:美中仍有合作空間  願與中國市場共贏

“上海公報”發表50週年紀念大會在滬舉行。 陳正寶 攝

  “上海公報”的發表標誌着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的開始,也拉開了中美經貿合作的序幕。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説,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美國資本和技術進入中國,不僅讓美國企業收穫中國發展的紅利,也在幫助中國民眾提高生活質量。

  鄭藝擔任會長的上海美國商會,成立於1915年,是中國以及亞洲規模最大的美國商會,擁有超過1000家美國企業會員。

  “在華美資企業關注‘上海公報’發表50週年紀念活動並積極參與,我們希望兩國關係繼續向好發展。”鄭藝表示,紀念活動所釋放的信號更應該傳遞到美國,讓更多美國民眾瞭解那段歷史。

  鄭藝坦言,上海美商會一直在向華盛頓政策制定者傳遞有關中國“確切且實際”的信息,“我們傳遞的是美資企業在華經營的最真實體會。”

  2021年9月,上海美商會和普華永道聯合發起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多數在華美企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78%的受訪企業對未來5年在華業務前景表示樂觀,60%的企業表示將提高在華投資規模,大批企業將中國視為全球投資首要目的地。

  這份報告還指出,關於一些美企可能在新冠疫情後將生產或供應鏈遷出中國的猜測是沒有根據的,72%的公司沒有計劃在未來3年將任何生產活動轉移出中國。

在華美商界人士:美中仍有合作空間  願與中國市場共贏

上海美商會主席鄭藝。 許婧 攝

  鄭藝也強調,目前沒有看到“明顯的”美資企業撤離中國的趨勢,中國是許多美國跨國企業最重要的市場。

  作為“上海公報”發表地,上海是中美兩國外交史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更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商業氛圍吸引着外國投資者。

  鄭藝感受到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政府非常重視營商環境建設。他説,上海市政府效率非常高,會員企業遇到問題後都能協助務實處理。

  “如果我們的會員企業在中國發展得好,就能對當地經濟、就業、税收作出積極貢獻。很多時候,政府、商會、企業的利益可以是一致的。”鄭藝説。

  在華美資企業,也用自身的決策,印證了鄭藝所言。他們紛紛加大投資,參與中國市場的深耕。

在華美商界人士:美中仍有合作空間  願與中國市場共贏

柯鋭世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轅。 申海 攝

  柯鋭世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轅介紹,柯鋭世和中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79年,公司前身是美中建交後第一家在中國出售汽車蓄電池製造設備和技術並開展商業貿易的美國企業。

  “中國市場是公司全球業務最大的增長引擎。”黃轅説,美中之間良好的關係,對兩國間的商業貿易非常重要,“兩國間的良好關係會對接下來的美中經貿交流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在中國開展業務已超過25年的美國高通公司CEO安蒙表示,數十年來與中國客户和合作夥伴已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合作伙伴關係。“我堅信,美中科技企業之間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將成為兩國之間最大的穩定力量。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努力。”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將丹納赫集團旗下公司哈希的產品帶入中國,由此哈希的產品以政府採購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幾十年來,哈希參與過多個國內重大工程項目,包括北京冬奧會、青海玉樹震後水質監測、南水北調工程、上海高品質飲用水示範項目等。

  “如今,中國市場是丹納赫全球業務的重要一環。這裏不僅是重要的銷售市場,更是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和創新中心。”丹納赫中國政府事務副總裁韋春豔表示,今年也將是丹納赫連續參展進博會的第五年,這充分體現了丹納赫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決心和不變承諾。

  韋春豔説,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丹納赫將藉助這一絕佳平台,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強交流以及資源的共享,政企產學研多方合作交流。

  在華美商界人士意識到,50年後的今天,雖然全球格局與美中關係事實上發生了很多變化,但在新環境下仍有合作契機和空間,相互尊重、資源共享能為合作雙方帶來豐厚回報。

  鄭藝相信,美中經貿不會停,美資企業能做很多事情。他説,上海美商會和他本人都願意當好美中之間的“橋樑”,既要幫助更多美企在上海發展,也要把企業“美中要友好”的呼聲帶回華盛頓給政策制定者。(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1 字。

轉載請註明: 在華美商界人士:美中仍有合作空間 願與中國市場共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