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新春:中東變局下中國的建設性作用

6月19日伊朗官方宣佈,司法總監萊希贏得總統選舉,結束了執政八年的温和派政府。6月13日,“反內塔尼亞胡聯盟”組閣成功,結束了以色列長達12年的右翼政府。年初以來,沙特、阿聯酋默默調整政策,同伊朗半公開地接觸,再加上今年以來美國第二次從中東撤軍,這些零散跡象顯示,受國內、地區和國際因素交叉影響,中東正在醖釀歷史性變革,中國在中東的角色備受關注。

關注四個變化

近年來,伊斯蘭主義、石油財富、以色列威脅和美國干預等四大長期浸淫中東政治的因素,均呈現明顯變化趨勢,中東政治格局可能出現重大調整。

阿以關係是中東一對根本性矛盾,上個世紀發生過四次阿以戰爭,奠定了中東基本地緣格局。2020年底阿聯酋、巴林、摩洛哥、蘇丹四國相繼同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未來更多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不可避免。阿以關係變化將為中東國際關係重組釋放更大空間。

伊斯蘭教是阿拉伯社會的基因,長期影響中東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1970年至2010年是中東政治伊斯蘭主義上升時期,然而“阿拉伯之春”後,埃及穆兄會2012年執政,2013年垮台;突尼斯“復興運動”2011年執政,2014年失去執政地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2014年宣佈“建國”,2019年滅亡。温和伊斯蘭政黨均未取得預期執政效果,沉重打擊公眾對伊斯蘭政黨的信心。“伊斯蘭國”打着伊斯蘭名義,行恐怖主義之實,也損害了政治伊斯蘭的聲譽。伊斯蘭主義退潮或許讓阿拉伯國家政治、經濟改革擺脱了一個沉重的歷史包袱。

過去一百年,中東的命運同石油密切關聯。近年來,隨着國際能源革命的不斷推進,石油的戰略重要性減弱。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持續下滑,中東石油在全球石油市場中的重要性也大不如前。對中東而言,真改革、全面改革的壓力陡增。

二戰以來美國一直是中東最強大的外部干預力量,2011年以美軍撤出伊拉克為標誌,美國進入中東戰略收縮期。相關各方聞聲而動,2015年俄羅斯躍進中東,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土耳其、伊朗、以色列亦各領風騷。美國戰略收縮可能顛覆舊的地區權力平衡,恢復平衡往往充滿風險、動盪。

四大變化同頻共振,這可能是一個大混亂的時代,也可能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或兩者兼而有之。這既是挑戰,也藴含機遇。同歷史上的中東大變局相比,美國、以色列、宗教、石油的影響下降後,這次變革的命運更大程度上將由本地區國家、人民決定。

警惕兩個陷阱

中東被稱為“大國的墳墓”,希臘、羅馬、奧斯曼、英國、法國、蘇聯、美國都在這裏有過潮起潮落的相似軌跡。儘管各大國隕落的原因複雜多樣,視中東為大國博弈的舞台或工具,過度軍事化的中東政策,卻是兩個值得關注的共性。中國對此須高度警惕。

中美在中東沒有根本利益衝突,要儘可能避免或延遲中美在中東的博弈。近年來隨着中美關係惡化,美方一些人士認為,中國嚴重依賴中東能源,因而中東是美國卡中國脖子的理想地點。中美全球對抗不符合中國利益,中美在中東對抗更不符合中國利益,因為美國在中東的全面優勢更突出。面對各種鼓譟和挑釁,中國不能跟着美國的節奏走。

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在中東駐軍的國家,因而也是在中東軍事足跡最輕的大國。一些人認為,由於存在軍事短板,中國中東政策不完整、不平衡,為保護中國利益,中國需要在中東有軍事存在。然而歷史經驗表明,大國軍事存在是中東動盪的根源之一,是中東問題的一部分,而不是解決中東問題的途徑。今天,美國人對自身中東政策反思最多的就是“過度軍事捲入”。

着眼三項任務

冷戰結束以來,中國對中東事務的參與並不深。現在,隨着中國的影響力提升,中東形勢對中國的影響擴大,中國在中東發揮更大的建設性作用水到渠成。

首先,幫助中東構建自己的地區安全機制。中東是全球唯一沒有任何地區安全機制的地區,長期以來美國是中東安全機制的中心,各國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同美國關係的親疏遠近。隨着美國戰略收縮持續推進,構建地區安全機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上升。阿以關係改善,沙特、阿聯酋恢復同伊朗接觸,伊核協議會談重啓,都是積極的信號。2019年底以來,俄羅斯、中國和美國先後提出搭建海灣地區多邊對話平台的倡議,説明國際社會的共識正在增加。儘管在中東尋求和平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這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其次,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助力阿拉伯各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阿拉伯之春”失敗,“伊斯蘭主義”退潮,阿拉伯國家面臨的困境卻沒有消失,各國仍需要繼續摸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石油經濟”風光不再,經濟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驟然增加。而過去40年,中國在改革與發展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來,中阿不僅需要繼續加強經濟合作,而且可以相互交流、借鑑各自的治國理政經驗,相互支持走各自的改革發展道路。

第三,共同反對霸權主義,使中東真正成為中東人民的中東。在中東漫長的歷史中,外國干預一直是其動盪、苦難的根源之一。現在,隨着美國中東戰略的持續收縮,《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裏德曼斷言,大國決定中東命運的時代結束了。但是,霸權主義的陰霾沒散,美國仍然對中東各國的人權狀況、政治體制和經濟結構指手畫腳,隨意將中東國家的政府機構列為“恐怖組織”。反對這些做法,既有利於中東和平穩定,也符合中國的國際政治利益。(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所所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37 字。

轉載請註明: 牛新春:中東變局下中國的建設性作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