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田中耕一大學掛過科的學渣,43歲拿了諾貝爾獎,兩年前再創輝煌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綜合

成大功者,不顧小嫌;建遠略者,不期近效。——陳宏謀
我國自來都有大器晚成的説法,所謂的大器晚成,時間上是付出了眾多努力之後所看到的結果得到的回報。在日本京都有一位傳奇的大叔田中耕一,在上大學期間就是一個經常考試不及格的學渣。
進入社會之後就是一個普通的基層職員,然而他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拿了一個諾貝爾獎,16年之後,他的人生又再一次逆襲了。身世真相
1959年,田中耕一出生於日本富山縣富山市一個普通的家庭中。他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工匠,母親則是一名家庭主婦
他們家有一個專門銷售新木工工具的商店,母親平日裏除了在家做家務之外,也會幫助父親操持店裏的雜物。
田中耕一隻要一放學,就會和兩個哥哥一塊幫忙看店,給鐵鋸塗上薄薄的一層油防止生鏽。除此之外,他們還會打掃衞生以及照顧顧客。雖然一家人成天累月都非常忙碌,但他們的生活總是一成不變,依舊清貧。

田中耕一的小學班主任是一位教化學的老師。在他的教導之下,田中耕一十分喜歡做實驗。
在做實驗過程中,他的觀察能力十分驚人,樂於獨立思考,他最喜歡的就是通過自己動手得出了與書本上一樣的實驗結果。
甚至他經常嘗試的去做一些課本內容不同的實驗,在老師的幫助與提點之下,自由的發揮着自己的想象力。
在田中耕一19歲時,他通過了大學的入學考試。在他即將步入大學的校門時,他的父母告訴他了一件事情,讓他感到十分的震驚。
他們告訴他:他們其實是他的叔父叔母,並不是他的親生父母,他的母親在他生下一個月之後便因病去世了。
他的親生父親只好將他過繼給了它們,讓他們代為撫養。沒過多久,他的親生父親也去世了。田中耕一得知這件事情時,並沒有埋怨父母,而是立志要研究醫用測試儀器。

田中耕一原本就是一個比較內向的男孩,在進入學校讀書期間,他的成績並不理想,只是一名平凡的學生。在班級裏他幾乎就是一個小透明般的存在,沒有什麼存在感。在大二的時候,他由於討厭德語這一門課程,最終考試不過導致掛科留級。
在大學期間,田中耕一在很多同學老師眼裏除了做事專注力高之外,幾乎沒有太大的優點,就是一個“學渣”。留級也讓他內心深處極其自卑,原本就內向的他越來越不願意與人交流,開始有了社交恐懼症。
大學畢業之後,田中耕一自信滿滿地拿着簡歷來到索尼等一些著名的大公司面試,但都因為自己不善言談,太自卑而被淘汰。他的論文指導老師安達三郎得知這件事情之後,便寫了一封介紹信,讓他到日本京都島津製作所參加入職面試。

最終田中耕一成功進入到了這家公司,成為了公司的一名普通研究員。平日裏他也不太主動與人交談,將自己最大的熱情都投身於實驗室的研究工作中。他不在乎自己的職位、工資,唯一關心的便是他的實驗結果。
他在三十幾歲的時候依舊是單身,家人以及同事都對他的婚姻大事十分着急,到處張羅着給他相親。相了二十幾次親之後田中耕一才娶了一個媳婦。
那時的他僅僅只是一個主任,這裏的主任與中國的主任不大一樣,進公司做了一兩年的職員就可以升為主任。

田中耕一原本有機會升職,但他為了留在實驗室從事第一線的研究工作,拒絕了所有的升職考試,每個月領着基礎的工資。可以説他幾乎已經是處於日本企業社會的最底層。公司的同事很多人都稱之他為怪人。一次意外的失誤
1985年,田中耕一在做實驗的時候,由於缺乏專業的知識,他將甘油酯當成了丙酮醇與金屬超細粉混合在一起做實驗。
當他發現這個錯誤時已經為時已晚,這個實驗只能放棄掉。但是當時的金屬超細粉末很貴,直接扔又過於浪費。
田中耕一隻好將這個失敗品進行了分析檢測,希望能通過激光照射讓甘油酯消失,保留住金屬超細粉末。
正是因為這一舉動,分子的離子化竟然實現了,而且沒有破壞分子。他將自己的這個意外得出來的結論稱之為“軟激光解吸附離子化法”。

後續幾天他又經過了多次的實驗,最終公司宣佈“軟激光解吸附離子化法”研發成功。
田中耕一利用自己的發現製作出了一台分析機器,並且將自己的發現申請了專利。他的這一個發現也為公司賺到了超過1億元的利潤。
有一位教授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便找到了田中耕一,徵得後者的同意之後將他的相關研究資料寫成了論文,發表在了外國學術雜誌上。這一研究發現也引起了諾貝爾評審委員會的注意。諾貝爾獎得主
2002年的一個早上,43歲的田中耕一被一陣電話鈴聲給打斷了睡夢。還處於迷迷糊糊中的他只聽電話那一頭説着一堆英文。在這堆英文裏,他只聽懂了兩個詞,一個是祝賀,一個是諾貝爾。田中耕一莫名其妙地掛了電話。

此時的新聞開始播報着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田中耕一。他辦公室裏的電話也都被打爆了。
許多化學家都不知道這位田中耕一到底是誰。田中耕一的朋友甚至家人都無法相信田中耕一會與諾貝爾有任何瓜葛,畢竟在眾人眼中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研究員。
田中耕一就這樣火了,佔了日本各大頭條。一覺醒來的他成為了勵志典範,當代錦鯉。只要是他走過的地方,都有很多粉絲在為他歡呼。
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諾貝爾獎,田中耕一陷入了深深的愁苦,他認為自己的這個發現只是陰差陽錯得到的一個結果,他並沒有資格領取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的評委也給出了回應,他們認為田中耕一得獎是經過慎重決定的。

這一場風波過後,田中耕一便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希望自己能夠真正配得上諾貝爾獎。經過了16年的潛心學習,兩年前,59歲的田中耕一在《NATURE》發表了《阿爾茲海默症的高性能血漿β-澱粉樣蛋白標誌物》
他的這一篇論文,對於阿爾茲海默症有了一個相對準確的預測,僅憑几滴血液就能捕捉到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前兆。
他通過這一篇論文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他再次引發了奇蹟,人生也因此再一次逆襲,再創輝煌。
田中耕一的成功並不僅僅只是因為一次意外,他經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實驗才得到的。哪一次新的發現不都是意外而得來的,這是他努力了多年得到的回報。命運只會眷顧那些有堅韌意志的人。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