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零售助銷農產品促消費 農民增收萬元可增加超3千元消費支出

過去一年,農村消費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場合屢被提及,今年1月份,商務部等12部門還聯合印發了《關於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補齊農村消費短板,進一步擴大農村消費。

4月27日,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發佈的《網絡零售促進農村消費研究》報告顯示,網絡零售通過農產品上行促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發展,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增強了農村消費能力。同時,網絡零售又通過搭建物流網絡和提供更多消費選擇,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增強農民消費意願,最終形成了網絡零售促進農村消費的閉環。

網絡零售助力農產品上行 農民增收1萬元帶動消費支出增加3528元

從需求側來看,網絡零售幫助農產品擴銷路、促增收,提升農民消費能力。

調查顯示,電商基本上已覆蓋全品類農產品上行。通過農產品上行業務銷售最多的品類是水果、糧食、肉禽蛋,佔比分別為25.97%、22.08%、20.78%;其次是加工食品、蔬菜、水產和菌菇類等。

《報告》發現,農產品經銷商户與電商合作的時間越久,抵抗風險的能力越強,商户吸納的就業人數也越多,員工的收入水平也相對較高。

同時,數據表明,農村居民通過農產品上行業務每增加1萬元收入,將帶動消費支出增加3528元,其中,線上消費支出增加1131元。

由此來看,網絡零售通過促進農產品銷售,提高了農民消費能力,最終達到擴大消費支出的效果。

從供給側來看,網絡零售豐富了農村的消費品供給,推進農村消費升級。

其實,農村居民是有消費意願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農村消費增速已連續8年超過城鎮消費,即便2020年受疫情影響,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的幅度依然低於城鎮。

但長期以來,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發展滯後,很多價廉質優的商品難以進入農村地區。

隨着農村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和大型電商目標市場的下沉,網絡零售改變了農村的商品與服務供給結構,為農村地區的消費者提供了更為豐富、更高品質的消費選擇。

《報告》顯示,農村居民與最近的城市之間距離每遠一公里,在線上消費的支出就要多765元,具體到在京東平台上的消費支出,則是每遠一公里要多1583元,這表明,電商豐富的商品選擇和快捷的物流配送,能夠為遠離城市、購物不便的農民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是帶動農村消費的重要途徑之一。

同時,網絡零售還促進了農村居民的消費升級,農村居民的線上消費結構中,雖然食品類消費仍然佔比最大,但是生活用品類消費已經躍居第二,家電及數碼產品消費支出的增加説明農村居民生活品質有所提升。

生鮮電商迎發展機遇 品控問題如何解決?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網絡零售、農村電商顯然能發揮更大作用。農村農業數字化升級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電商下鄉將為農村農業數字化提供新的驅動力,電商平台與鄉鎮、農村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是補齊農村消費短板,促進農村消費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實現農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呂本富在今日的專家座談會上也表示,農村電商的帶動力體現在三個方面,包括規範市場、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促進消費能力,這些都是農村農業高質量發展急需的驅動力。

除此之外,“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電商平台不斷下沉、擴大農村覆蓋面的同時,生鮮電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

該如何解決?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表示,可從三方面入手,首先是農產品標準化,農業產業化、產品標準化是解決這一問題最重要的前提。而促進農產品標準化就要從農業入手,比如,對選種育種以及購買種子的渠道進行嚴格控制,通過大棚現代化農業種植和灌溉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農產品生長環境等,保障農產品質量的穩定。產品的品質穩定了,生產出的產品便可以分劃分等級,最終實現優質優價。

其次,農產品供應鏈要現代化,生鮮農產品在中國的損耗率一般在25%以上,損耗非常大,對於農民增收也非常不利,而建設全程冷鏈就能有效減少農產品損耗,讓農民更容易增收致富。同時,由於冷鏈保障,消費者買到的商品在流通過程中不會出現損耗、變質等問題,提高消費者滿意度。

第三,農產品品牌化也非常重要,質量比較好的產品才能形成知名品牌,而知名品牌又是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品牌化能讓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將一個企業的商品和另一個企業的商品進行有效區隔,並且,通過電商平台的質量控制和商家的管理,避免假冒偽劣商品的出現,這能讓消費者在市場上更容易找到喜愛的商品。最終,也能讓知名品牌獲得更高附加值,做到優品優價。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6 字。

轉載請註明: 網絡零售助銷農產品促消費 農民增收萬元可增加超3千元消費支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