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拜登任期美國外交走勢前瞻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綜合

馬曉霖(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

12月9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已確認選舉結果,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將獲得306張選舉人票,現任總統、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獲得232票。選舉人票共有538張,誰拿到270張票就意味着鎖定勝局,儘管14日選舉人團將投票選舉下一任總統和副總統,儘管特朗普不甘心認輸,共和黨也未承認敗選,但是,拜登入主白宮幾乎已板上釘釘且開始交接權力,拜登任期內美國外交政策走勢也更加引人注目。

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和策略,可從民主黨外交傳統、拜登競選綱領、拜登既往履歷和主張、拜登核心團隊構成、美國實力變化和參眾兩院力量比對等6個維度觀察。拜登任期的外交大概致力於實現五大目標:重返多邊體系,重建美國霸權,重塑西方聯盟,重視民主治理,重視普遍人權。拜登既會繼承和發展奧巴馬主義,也會吸收特朗普主義部分遺產,統合兩黨意志和主流精英立場,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外交路線和方針。

首先,拜登政府的外交必然帶有鮮明的民主黨色彩。拜登將大幅度清算特朗普奉行的孤立主義、回捲主義及其後果,在堅持美國優先和美國例外原則前提下,重新舉起國際主義和多邊主義旗幟,返回並改造特朗普退出或癱瘓的多邊框架和機制,凸顯美國全球治理與道德引領的雙驅雙引地位,修補與盟國的關係,糾正過於重商主義的做法,並調整與俄羅斯、中國等大國的關係及應對策略。

其次,拜登堪稱奧巴馬主義的擁護者,其外交勢必帶有強烈的奧巴馬式外交風格和色彩。他在競選時提出“重建美國”,即強調對外團結,重構盟友關係,結束“永久戰爭”,控制國防開支,支持軍控談判,建構無核世界,加強環保、防疫、網絡安全和反恐國際合作。分析家認為,奧巴馬全程助選將使其核心主張對拜登產生直接影響。

其三,拜登的成長履歷也表明他將奉行傳統和建制派外交。拜登29歲當選參議員,半個世紀宦海沉浮,擔任過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和外交委員會主席,給奧巴馬做過副手,在各國高層人脈極廣,且深知多邊合作的價值和意義。他作為愛爾蘭移民後裔有着強烈的歐洲情結,對美歐關係極其看重。儘管拜登對美國發動的戰爭不乏背後鼓動和公開支持的實據,但是,總體而言又屬於主和派。此外,拜登支持伊核協議,贊成美國與古巴、朝鮮關係正常化,也反對激化美中摩擦與對立,強調理性競爭和柔性遏制。

其四,拜登核心班子堪稱奧巴馬團隊再現,專業性和多元性很強,預示外交將回歸穩健道路。倚重奧巴馬舊將是拜登用人的重要特點,如任命前國務卿克里為氣候談判代表,前副國務卿布林肯為國務卿,前駐伊拉克留守四星上將奧斯汀為國防部長,前中情局副局長海恩斯為情報總監,前美聯儲主席耶倫為商務部長。這個建制派精英化執行團隊,與特朗普的老闆嫡親組合明顯不同。另外,拜登政府吸納了女性、拉丁裔、猶太裔、非洲裔和亞裔乃至同性戀者等多元族羣和身份骨幹,表明外交會尊重文化多樣性和制度差異化。

其五,拜登外交將受制於美國“內傷”嚴重與實力不足的牽絆。拜登接手的是“兩個美國”爛攤子,一個是被特朗普政府嚴重破壞的“海外美國”,體現為美國政治信譽、領導地位和外交關係均遭損害,另一是被特朗普政府治理失敗的本土美國,體現為嚴重的疫情、糟糕的經濟和紛亂的選舉綜合徵。承擔更多國際責任意味着付出更多資源,以目前的態勢,重建美國霸權恐怕心有餘力不足,再考慮到年齡因素,拜登如果扮演過渡性角色而給副總統哈里斯競選並爭取連任鋪路,其外交施展手腳的時間和空間都將存在侷限。

其六,底層分裂、兩黨對立和府院彆扭,也將掣肘拜登外交政策的推進。美國社會的分裂導致特朗普這樣的反建制反傳統人物登臨白宮,4年的折騰又使分裂加劇。另外,共和黨與民主黨惡鬥也無以復加,4年前奧巴馬政府交班前給共和黨挖坑,如今共和黨也故意增加民主黨的外交障礙。而且,民主黨雖然奪回白宮,但在國會嚴重受制於共和黨,這種扭曲的府院制衡關係將使拜登外交施策畏首畏尾,更何況,他倡導團結就必須考慮共和黨的主張,在某些問題上對特朗普“蕭規曹隨”。

政策與執行之間歷來存在着理論與實踐的差距,而外交尤其包含着變量和因變量的互動,美國政府並非可隨心所欲。比如説,價值觀和人權關注將是拜登政府突出的外交特徵,既是民主黨一貫理念使然,也是拜登、布林肯等人的政治道德“潔癖”所致——拜登演説充滿基督教福音派的理想主義辭藻,瀰漫着“美國是世界燈塔”的優越感和責任感,布林肯則以抨擊美國部分盟友的非西方價值觀和人道主義做派而著稱。可以想象,價值觀和人權將是拜登政府外交關係的新摩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