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值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50週年紀念日。在這個時間點,美國的媒體們紛紛回憶當年尼克松訪華的情景,並藉此大談中美關係與對方的發展進程。
更有美國媒體直接以“中國是最大的受益者”為主題來探討當年尼克松訪華的意義。這家媒體還認為,中美如今的緊張局面在50年前就埋下了“種子”。
面對這些觀點,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的首席翻譯傅立民表示無法苟同。他親眼見證了當年尼克松訪華時中國的狀況,並認為,這些媒體在不負責任地“瞎説”。
當年尼克松訪華確實意義非凡,在他訪華的最後一天,中美發表了宣佈兩國關係恢復正常化的聯合公報,代表了中美兩國此後在國際上的友好相處態度。
雖然在此次訪華之行後,尼克松依然保持着他“反共”的態度,但這無疑證明了中國在經歷戰爭後迅速發展的事實讓他有些“擔心”。
而且,尼克松早在1964年預言過:美國不可能承認紅色中國。
拿到現在來看,尼克松的這一預言正在應驗。尼克松的態度也代表了美國多任總統對中國的態度。
在尼克松説出這句話時,美國與蘇聯正處於冷戰時期,所以,當時美國最大的“敵人”應該是蘇聯。但美國卻把中國推在了對手的位置上,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尼克松後來要來中國看一看了。
在戰後的二十多年裏,中國的經濟在逐步復甦,中國人民的生活狀況也越來越好。來中國走了一遍後,尼克松便更加忌憚中國了。
尼克松後來還對基辛格説:“中國未來會成為世界大國”。
但在當時的美國媒體看來,尼克松這番話未免太“誇張”了。
如今,50年過去了,再看中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以及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美國媒體們突然發現尼克松當年説得沒錯。
不過,他們並不認為這是中國自己發展的成果,這是尼克松訪華後給中國製造了“機會”。
更有美國媒體表示:美國親手養大了老虎。
其中的“老虎”,當然就是指中國。這些美國媒體認為,尼克松與中國政府的交流讓中國找到了提升自身經濟與科技實力的“竅門”,所以,中國的各個方面才會在短短50年內發展得如此迅速。
當時的美國總統首席翻譯官傅立民認為,這些觀點純屬“瞎説”。因為,在尼克松去到中國之前,中國國內雖還處於一個摸索和發展的階段,但那時的中國已經在發展道路上小有成就。中國當時就已經不是西方國家所想象的“民眾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了。
他認為,美國媒體這是將如今的中美局勢強行與當年的尼克松訪華混為一談。中國如今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日益增高,並非幾日的中美外交就能實現。美國政府現在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也是不合理的。
傅立民在去年12月份就説過:美國應該要發展自身,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而不是一直將目光放在中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