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溪二號”評估有差異,拜登默克爾互稱“老友”難掩關鍵分歧
【環球時報駐德國、美國特約記者 青木 蔣子怡 環球時報記者 郝爽言】“拜登為默克爾送別:是朋友,但分歧重重。”美聯社16日以此為題報道稱,美國總統拜登15日與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晤,雙方就兩國關係以及地區和全球性問題展開討論,兩人都強調了深化雙邊關係的重要性,但在“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和對華關係等關鍵議題上,雙方依舊存在分歧。
據《華盛頓郵報》15日報道,拜登與默克爾當天下午在白宮舉行會晤。在會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雙方表示將在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問題上加強合作,重申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支持。雙方還討論了“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反恐和伊朗核問題等議題。拜登還就德國洪澇災害造成的傷亡和損失向默克爾表示慰問。
“我想借此機會,突出她擔任(德國)總理的歷史意義,”拜登在聯合記者會講話的開篇稱讚道,默克爾是德國曆史上第一任女總理,並且是兩德統一後首位出身前東德地區的總理。《紐約時報》稱,雖然拜登和默克爾在白宮的交流沒有過分地熱烈,但相比於2017年默克爾到訪時問特朗普“想握個手嗎”並被後者無視,“默拜會”顯然和氣很多。當被記者要求將拜登的領導風格和特朗普進行比較時,默克爾十分克制地強調,她和拜登進行了“非常友好的交談”。“我們不只是夥伴和盟友,”她稱,“我們還是非常親密的朋友。”
儘管拜登和默克爾在記者會上都以“老友”相稱,但在談到“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等關鍵問題時,兩人還是站到了分歧的立場上。“好朋友之間也會有分歧。”拜登在談到“北溪-2”項目時説,當他就任時,“北溪-2”項目已完成90%,“實施制裁似乎沒有任何意義”。拜登説,他再次向默克爾表達了對“北溪-2”項目的擔憂,同時表示美德一致認為不允許俄羅斯以能源作為武器威脅鄰國,兩國將着眼於採取實際措施確保歐洲的能源安全。默克爾表示,德國和美國對“北溪-2”項目存在不同評估,但兩國明確烏克蘭仍將作為天然氣過境國,“北溪-2”不是烏境內天然氣管道的替代項目。她還説,若俄羅斯不尊重烏克蘭作為天然氣過境國的權利,德美將採取行動。
雙方的另一分歧在對華關係上。《紐約時報》稱,默克爾在記者會上未就對抗中國發表具體評論,她表示,希望德國和歐盟同華盛頓能在勞工權利、貿易和網絡安全等問題上協調對華政策。“(與中國)有時是不同的利益,但有時是共同的利益。但顯然,我們也有美國公司與歐洲公司競爭的領域,我們必須接受這一點。我認為,我們與中國打交道的基礎應該建立在美國和德國的共同價值觀之上。”“德國之聲”稱,默克爾非常希望避免出現德國或歐盟可能被迫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邊站的情況。默克爾一直認為,有必要在氣候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問題上與中國合作。
“默拜會”在新冠疫苗專利等問題上也未能達成一致。據《紐約時報》報道,拜登沒有在記者會上主動提及此前一直在推動的新冠疫苗專利豁免問題,而默克爾也未就這一問題作出任何承諾。此外,默克爾提到,她向拜登詢問是否會取消美國因疫情對歐洲人施加的旅行禁令,拜登也未給出承諾,只表示“正在就此事進行評估,將在未來幾天表態”。
報道稱,拜登和默克爾當天還簽署了一份《華盛頓宣言》。該文件稱,雙方將舉辦“美德未來論壇”,利用專業知識和創新力量,為兩國未來提出解決方案。同時將建立美德經濟對話機制,以促進在關鍵經濟問題上的合作。
《紐約時報》稱,很大程度上,默克爾此次訪問的個人成果似乎高於政策成果。《華盛頓郵報》認為,15日的會談沒有任何大的突破或產出重要的新政策。它在很多方面更像是默克爾漫長政治生涯的告別之旅,此次“默拜會”更多是承載着拜登強調修復美歐盟友關係的象徵意義。“德國之聲”稱,雖然兩位領導人誓言要加強跨大西洋關係,但時間所剩無幾,默克爾準備在9月的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後離職,這意味着她在執政的最後幾個月可能會被視為影響力有限。德國N-TV電視台認為,儘管存在諸多分歧,但在經歷特朗普時代的“艱難歲月”後,德美關係已經有了顯著改善。而《紐約時報》指出,被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所傷害的歐洲人,也許註定要對拜登失望。因為他們會意識到,美國仍在走自己的路。
作者:青木 蔣子怡 郝爽言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