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首飛43年,“米格-29”歷久彌新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綜合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43年前的1977年10月6日,蘇聯第4代多用途殲擊機“米格-29”由試飛員亞歷山大·費多托夫(Aleksandr Fedotov)駕駛首次升空,其北約代號為“支點”(Fulcrum)。新飛機非常成功,甚至在40多年後的今天,經歷數次升級之後仍在俄羅斯空天軍進行戰鬥值班。
        

20世紀60年代初人們曾以為空戰已經過時,藉助強大的雷達和先進導彈,戰鬥機將相互遠距離作戰。然而,越南戰爭和曠日持久的阿以衝突表明,裝備強大發動機的噴氣式飛機仍需在空中面對面作戰,戰鬥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飛行員的駕駛技術和飛機的機動性。蘇聯1971年開始研製新的輕型超機動殲擊機,具有最大程度的作戰和指揮系統自動化。設計師提出採用新的整體佈局,使機翼和機身構成整體承力殼體。為減輕機體重量,一些鋁合金零部件被碳塑料複合材料取代。

技術性能高

“米格-29”裝有用於改善飛機操縱性的雙垂尾,並裝有雙發動機。兩台發動機相互距離儘可能遠,並加裝有保護系統,使戰機即使只剩一台發動機也能返回機場。“米格-29”裝有當時最先進的機載設備和空中目標殺傷武器。飛行員配備頭盔目標指示系統,一轉頭就能鎖定目標,無需同時改變飛機方向。此外,“米格-29”可攜帶數噸戰鬥載荷,除30毫米機炮外,還可裝備各種射程的導彈、無控火箭和航空炸彈。先進的雷達設備使其能遠距離發現空中目標並對80公里內的多個敵方目標同時開火。
新發動機是飛機制造過程中最複雜的問題之一。為“米格-29”設計的RD-33發動機由蘇聯航空工業的多家研究所和企業共同研製生產。試驗最初階段,發動機達不到所需推力並經常出現故障,導致嚴重事故。但經過各種改進後,RD-33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航空發動機之一。

“米格-29”很大程度上是憑藉發動機的優異性能獲得超機動性並贏得飛行員喜愛的。新發動機能在任何飛行姿態和速度下運行,在世界上首次給了飛行員幾乎無限的駕駛能力。新戰鬥機和航空裝備獲得熱烈反響。飛機安裝整體發動機罩,可在數小時內更換髮動機。該項目保密多年,組裝廠中的某些工作甚至是在外國間諜衞星飛越蘇聯領土的間隔時間內進行的。飛機從機庫推出時,部分用特殊蓋板偽裝成其他類型的殲擊機。

享譽世界

“米格-29”曾在49個國家服役,成為參戰最多的俄產飛機之一。它參加過海灣戰爭、德涅斯特河沿岸衝突、南斯拉夫戰爭和南奧塞梯戰爭。2017年秋,數架“米格-29SMT”戰機在敍利亞參加了政府軍打擊恐怖分子的戰鬥。

推出數十年後,各型號“米格-29”仍在俄羅斯海軍航空部隊和空天部隊服役。這架殲擊機的研製和使用過程中獲得的經驗,成為米格航空製造集團研製新飛機的基礎,其中包括俄羅斯“4++”代多功能殲擊機“米格-35”。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