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路兩邊的法桐行道樹形成一條深邃的林蔭道。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長江日報8月20日訊 這些天,只要不下雨,太陽就強到刺眼。不少市民從三陽路地鐵站口進進出出,騎個單車上下班,或是漫步行走,道路兩旁法桐茂盛,涼爽宜人,幾乎感覺不到炎熱。
這條“垂江綠廊”的建成,是規劃、園林、地鐵多方努力,和沿街商鋪商户不斷“打商量”的結果。儘量開掘出更多的空間植綠,讓這裏成為武漢行道樹排數最多的路段之一。
這條垂江綠廊有着多達7排的行道樹
三陽路兩邊的法桐行道樹形成一條深邃的林蔭道。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在武漢,較窄的路一般有兩排行道樹,寬一點的,大約3、4排。而三陽路(中山大道—京漢大道段)卻有7排行道樹。
19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看到,在這條長近百米的路段上,中間的雙向六車道乾淨整潔,兩旁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也十分寬敞。四條分車帶上,各種有一排法桐,此外,西側的臨街商鋪人行道上還種植了兩排無患子,東側種植了一排無患子。
記者瞭解到,三陽路垂江綠廊項目,於2017年底借地鐵7號線三陽路站施工契機開工,2019年初完工。項目範圍主要在三陽路(苗栗路至左岸大道段),長1.23公里,還包括中山大道和解放大道與三陽路交會附近的部分路段。
三陽路機動車道南側,四行高大的行道樹形成一處小森林景觀。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該項目綠化設計負責人、市政設計院主任工程師梁發介紹,在這一區域內,絕大部分路段的行道樹排數達到4排及以上,最多達到7排。
70多歲的黃奶奶和朋友們有説有笑走在人行道上:“我們天天來。小區沒這裏寬敞,公園沒這裏近。這裏樹多,花多。”
為什麼三陽路這麼多排行道樹?梁發解釋,他們的設計理念是“現代化、創新化、生態化”,為了讓街景和市民生活相融通,他們將商鋪前的空間納入改造範圍,充分利用空間種植高大行道樹。
“利用商鋪前的空間,我們至少多種了上百株樹。”
調整間隙,保證每兩棵樹間剛好停輛車
商鋪門前就是小樹林。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大樹雖好,但會遮住商户招牌,還會影響停車位,這些都是難題。
“如果遇到阻力就放棄,那可能一排樹都種不下去。”施工負責人花木公司部長陳凱介紹,他們和設計師、規劃部門工作人員一起,挨家挨户上門,和商户們打商量,不斷調整設計施工方案。
謝先生酒店的大堂經理記憶猶新,為了在酒店門前種樹,工作人員三次上門溝通。“我們酒店停車位本來就不夠,門前如果種樹,顧客們停車將更加不便。”後來他們提出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調整行道樹之間的間隙,保證每兩株樹之間剛好能停進去一輛車。“現在經常有顧客開玩笑説,我們的停車場自帶天然遮陽棚。”
商鋪門前就是小樹林。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三陽路銀行集中,多家銀行均提出,原先規劃的綠化帶,阻擋了運鈔車開到銀行門前。於是梁發立即調整,去除綠化帶和中層灌木,只保留大樹,還加固了銀行門前的基礎鋪裝,使之能夠承載機動車的重量。
國酒茅台店的郝老闆説,他的店鋪是東南朝向,多虧了門前種的一株櫸樹,他們在炎熱的夏天多了一抹清涼,秋天櫸樹黃葉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正是因為商家們退讓一步,行道樹才能種下去。我們後期在管養中,也會通過修剪,讓行道樹儘量不遮擋商家的招牌。”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説。
城市的骨架和魂脈都在,而且挺得更直了
三陽路機動車道南側,四行高大的行道樹形成一處小森林景觀。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老漢口片區的法桐行道樹大多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種植,夏季蔭濃,冬季透光,一張張似大手掌般的梧桐葉融入了幾代人的記憶。近年來,三陽路因周邊舊城改造、道路擴寬、地鐵和過江隧道建設,不得不移走大部分法桐。
為了重拾歷史記憶,在新的行道樹選擇上,除了少量無患子、櫸樹等鄉土樹種,法桐仍作為骨幹樹種。並在苗木選擇上,特選了一批樹形挺拔、分支點齊整的優秀法桐苗源,保證形成良好的道路行道樹景觀。
60歲的武漢市布衣參事胡全志對行道樹比較關注,還是武漢兩屆“最美林蔭路”評選活動的評委之一。
對於三陽路的法桐迴歸,他很高興。他説,法桐在武漢種植歷史悠久,併兼具實用和景觀性,十分受老一輩人的喜愛。道路寬了,樓宇高了,高架起來了,隧道開通了,城市飛速發展,日新月異,在老一輩人眼裏,三陽路可能變得陌生了,但重新佇立的新法桐,讓記憶依舊鮮活。
“城市不斷髮展,但行道樹是不變的綠色骨架。我很高興,城市的骨架和魂脈都在,而且挺得更直了。”(長江日報記者楊曉雨 通訊員吳曉 趙銀斐)
【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