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茶不用問喝就對了
不用問吃茶去
吳斌
記得趙州禪師有一個著名的公案“吃茶去”,説的是趙州禪師和寺廟的管事僧在一起,這時來了一位雲遊的僧人,禪師問“你來過這裏嗎”?答“沒來過”,禪師説“吃茶去”。
不一會兒,又來了一位僧人,禪師問“你來過這裏嗎”?答“來過”,禪師説“吃茶去”。
在一旁的管事僧納悶了,於是問禪師“怎麼來過的與沒來過的,你都讓‘吃茶去’呢”?禪師並沒有正面回答問題,而是大聲呼喚管事僧的名字,管事僧連忙答應“在”,接着禪師對他説“吃茶去”。
有人用淺顯易懂,形象生動的例子,來解釋趙州禪師“吃茶去”的禪意,是這麼説的:
當你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卻在高考時名落孫山,令你理想破滅,不知所措,徘徊彷徨之時———吃茶去!
當你幾經周折就業不符心願,枯燥無味,百無聊賴,難於發揮所長,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時———吃茶去!
當你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左磕右絆,被人誤解,受到委屈,甚至遭人暗算,心靈受到創傷時———吃茶去!
明白了吧,通俗了説,“吃茶去”!就是豁達的胸懷、就是灑脱的人生、就是自在的境界!
然而多數的當事者,總想問明白,搞清楚“為什麼”,趙州禪師想告訴人們的就是“不用問,吃茶去”。
無獨有偶的是,武夷山有一位知名的茶人,也有類似的這麼一句“名言”,所謂“好茶不用問”。他自己解釋説:“你懂,不用我説,你不懂,説了也白説,千言萬語不如喝茶”。他為了讓這一理念深入自己的茶友心中,還刻意將自己精心製作的巖茶命名為“不用問”,他就是武夷山“福新問茶”的當家人葉福新。
或許你也和我一樣,有些納悶,你不是説“不用問”嗎?為什麼偏偏又給自己的茶企起名為“福新問茶”呢?帶着這樣的疑問,在有幸與這位製茶專家葉福新師傅一起閒聊時,刻意進行了些許的“探究”。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説的學習製茶的故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那時候的茶業還處在相當低谷的時期,作為居住在武夷景區內馬頭村的年輕村民葉福新,小日子還是比較好過的。倒不是靠茶的收入,而是靠景區給村民們的一些特殊政策,既可以當導遊,又可以做一些方便遊客的小生意。如此一來,葉福新與景區內一些接待客人場所的工作人員也就混得很熟了。
也就是在那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於天遊腳下的茶寮中,葉福新與接待人員一道陪同香港的黃先生一行品茶。此時葉福新身上正好帶有幾泡自家制作的馬頭巖肉桂茶,於是也拿出來請大家一併品嚐。出乎意料的是,黃先生對葉福新家的茶特別感興趣,在請景區工作人員幫忙核實葉福新家確實是馬頭村的茶農後,提出要以一百元一斤的價格,收購來年葉福新家制作的所有馬頭巖肉桂茶。要知道當時最好的茶也只二、三十元一斤,這無異於是天價收購了,葉福新興奮得像是撿到了金元寶。
葉福新回憶説,當時高興歸高興,但內心卻暗暗地下了決心,一定要製出最好的茶,以便對得起這百元一斤的收購價格。
在這年製茶的季節裏,葉福新常常是通宵不眠,除了努力向父親學習製茶技藝外,每晚至少“串門”五家以上,串的自然是巖茶村中的巖茶世家,目的就是奔着學習、奔着“問茶”而去的。有些製茶師傅並不肯多説,也有的師傅不擅長表達,葉福新就仔細的看,認真的揣摩,這才發現簡單的製茶勞作之下,隱藏着無窮的奧妙。由此,葉福新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巖茶的製作技藝,從此走上了專業種茶、製茶的道路。
直到今天,葉福新説自己還行走在這“問茶”的路上,“福新問茶”的商品圖案也就是這個寓意。同樣,這也就是“福新問茶”名稱的由來。
話雖如此,但如今的葉福新遠非剛剛學茶時的葉福新可比。在與其聊到製茶時,葉福新深有體會地説,優秀的茶師製茶,猶如文人作文時的謀篇佈局一般,根據茶生長的山場,修剪、施肥、培土的時間,以及當年的氣候等因素,對於這茶該什麼時候採摘,萎凋做青到什麼程度,如何走水、焙火等等,即可謀劃妥當,成竹在胸,只需到時一氣呵成即可。
而那種由A負責茶的種植與管理,由B承擔毛茶的製作,再由C做慢火復焙,也就猶如盲人摸象一般,難免失之偏頗。如此議論巖茶的製作,筆者還真是聞所未聞。
説到激動處,葉福新師傅不無自豪地説,對於自家的茶,他只需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甚至只是聽一聽,就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製茶時各道工序的時機與要害,按照心中規劃好的“藍圖”,如願製出好茶。
筆者以為,趙州禪師那直指人心的一句“吃茶去”,是趙州禪師參禪幾十年頓悟後對人們深入淺出的指引,包含了趙州禪師那滿滿的自信。而葉福新師傅的一句“好茶不用問”,亦是葉福新師傅集三十年持之以恆的“問茶”心得所發出的心聲,同樣包含着葉福新師傅對自己所制之茶滿滿的自信。
如果你有幸品嚐到葉福新師傅所製作的“不用問”、“金磚”等品牌的巖茶時,你就能體會到這份“不用問”的自信是多麼值得信賴。
最後畫蛇添足地來一個“特色”順口溜,“慰勞一下”堅持讀到文章尾部的你【鬼臉】
問茶?有難度,不如吃茶,好茶不用問,巖骨花香堪誇。
趙州禪師若問,福新笑哈哈,直指金磚,是何物?好茶。
再來一個:
問茶哪得如此好?
山場核心手藝巧。
福新問茶在路上,
攀登頂峯是遲早。
再來一個,哦,下次吧【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