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前總理施羅德:德國無法孤立俄羅斯
【文/觀察者網 鞠峯】
德國因制裁俄羅斯不夠積極而被歐盟多國、甚至烏克蘭指摘,但國內依舊有人認為不能因為俄烏衝突而與俄羅斯“鬧掰”。4月23日,《紐約時報》發佈德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的專訪。他認為德國“無法孤立俄羅斯”,為了維持國家的工業實力,俄羅斯能源是不可或缺的。
施羅德在任時與俄羅斯及總統普京走得很近,還因此被美西方媒體撻伐,甚至被自己的故鄉所“嫌惡”。他2005年卸任之際,普京立刻向他拋出橄欖枝,請他擔任俄德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的股東大會主席。普京還半開玩笑的説“為我們工作,你擔心嗎?”不過施羅德爽快接受了邀請。
所以,《紐約時報》略帶調侃地稱他“成了普京的人”。
《紐約時報》專訪施羅德
17年間,這位德前總理監督了第一條“北溪”管道的建設,還擔任多家俄羅斯能源企業的顧問。他也因為與普京私交頗深,遭受國內指責,特別在俄烏衝突後。
他被認為助長德國對俄氣的依賴而受到嚴厲批評(雖然他的繼任者默克爾也繼續了這種依賴);他最愛的足球隊多特蒙德要求他譴責普京;社會民主黨的前同事呼籲將他開除黨籍;甚至其家鄉漢諾威計劃剝奪其榮譽公民身份——但他在這之前自己主動宣佈放棄了這個身份。
這些年極少接受採訪的施羅德在漢諾威對《紐約時報》記者表示,“我不認錯(I don’t do mea culpa)。這不是我的錯。”
隨着此次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德國正在重新思考與俄羅斯的關係。《紐約時報》稱,施羅德成為對俄羅斯關係“長期誤判”的代表,但他不僅沒有遺憾後悔,還因為從中獲得了豐厚回報,在促進俄羅斯能源利益的同時自己賺得盆滿缽滿。
面對這個質疑,今年78歲的施羅德笑稱,如果他變得富有,那説明德國也變得富有起來了。談到之前推進的俄天然氣合作項目,他指出,當時每個人都同意的。
他評價現在的這些反對者説,“過去的30年,他們都支持(俄氣項目)的,但突然之間,每個人都’醒悟’了。”
對於他和普京要“保持距離”的想法,施羅德嗤之以鼻。他認為普京是經常見面的朋友,最近一次是在一個非正式場合,他試圖幫助結束烏克蘭衝突。
普京和施羅德塗鴉,上月攝於柏林 圖自外媒
施羅德介紹,他不會辭去在俄羅斯能源公司的董事會席位,儘管整個黨派都勸他這麼做。尤其是同為社民黨的現任總理朔爾茨,他曾在施羅德擔任總理期間與其密切合作。
施羅德稱,如果現在主動讓自己疏遠這些事務,會失去一個人的信任——普京先生,而他是“能結束戰爭的人”。但施羅德也承認,他在試圖調解烏克蘭衝突的努力中一無所獲。
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從2011年的39%飆升至現在55%。據統計,德國每天向俄羅斯支付的能源費用高達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
採訪中,施羅德強調,俄羅斯和德國彼此需要。“他們需要石油和天然氣填補預算,我們需要能源來供暖並保持經濟發展。”
“從長遠來看,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無法孤立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施羅德堅稱。
俄烏衝突升級後,是否對俄羅斯實施能源禁運成為歐盟內部爭論的焦點。德國央行在22日發佈的最新月報中警告,如果歐盟立即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德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將下降5%。
報告稱,禁運將導致能源價格飆升,引發近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之一。德國央行估計,2022年的產出損失將達到1650億歐元。
“我根本不覺得對俄羅斯實施天然氣禁運能結束戰爭,”現任總理朔爾茨週五對德《明鏡週刊》説,“我們希望避免一場劇烈的經濟危機,避免數百萬計的工作崗位流失、工廠永久關停。這將對我們國家、乃至整個歐洲產生嚴重後果,還將嚴重影響烏克蘭重建的融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