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傳染病專家陳菊梅同志逝世,享年96歲
據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我國著名傳染病專家,原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專家組組長、主任醫師、教授陳菊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11月5日9時20分逝世,享年96歲。根據本人遺願和家屬意見,陳菊梅同志喪事從簡,不舉行告別儀式,遺體捐贈首都醫科大學。
(來源: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官方介紹,陳菊梅同志1925年11月10日出生於浙江天台,1950年7月參加工作,1960年9月入伍到原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工作,2015年11月退休,專業技術一級,文職特級。
她紮根傳染病防治一線63年,準確診斷併成功救治了近60種感染性疾病患者達數十萬人;先後領銜研製十餘種肝病治療新藥,獨創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技術和方法進入傳染病診治《規範》;首創“乙型腦炎後遺症患者的“鞘內注射法”,首個發現並應用“五味子降酶”,創造了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 38%的驚人奇蹟,先後獲得國家、軍隊等各類科技獎勵23項,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出版傳染病學術著作16部,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創新人才。
她連續2次獲得中央保健委員會“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醫療保健工作中作出了優異成績”獎狀,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軍幹部保健工作特殊貢獻獎”“最美醫生”、原總後勤部“巾幗建功先進個人”“一代名師”“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女醫師協會“巾幗抗非典先進個人”。
2014年8月,因在本職崗位上做出突出成績和完成任務中表現出色,陳菊梅被中央軍委記二等功。
《中華肝臟病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報道,1958年11月,陳菊梅同志調入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原302醫院)。從那時起,她就紮根這個“傳染病人離不開,工作人員不願來”的地方,把自己的人生座標定格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矢志成為新中國傳染病防治領域的拓荒者。
幾十年來歷經國家建設、改革、發展各個階段,陳菊梅對黨的信仰和感情從未有過任何動搖,始終對黨赤膽忠誠,對人民充滿感情。
長期的超負荷工作,使她積勞成疾,先是患上扁桃體炎,後又患上腎小球腎炎。為消除炎症病灶,安心科研攻關,陳菊梅先是摘掉了扁桃體,之後割掉闌尾。
1972年,年僅47歲的陳菊梅又忍痛割愛,分3次把滿口牙齒全部拔光。當家人和同事勸她珍惜自己的器官時,她卻説“如果能摘掉我國‘肝炎大國’的帽子,即使摘掉我身上的全部器官,也值得!”
經過8年的艱辛努力,陳菊梅成為國內首先發現並應用五味子降酶的第一人,這一成果相繼衍生出50多種國家級降酶藥物,全部成為目前乙肝降酶的主要藥物。她帶頭研製的降酶保肝新藥“六味五靈片”、“複方鱉甲軟肝片”、“赤丹退黃顆粒”等系列肝病治療新藥,成為廣大肝病患者的福音。她首次創立了我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模式,使當時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由過去的85%以上降到了38%,成功挽救了許多危重患者的生命,實現了我國肝病治療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報道稱,陳菊梅胸懷大局,躬行大義,恪守大節,始終以高超的醫術和崇高的醫德為患者服務。在患者眼裏,她是一位親人,總是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仔細詢問,耐心診療,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在2003抗擊“非典”戰鬥中,作為全軍非典型肺炎防治專家組成員,她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第一個接受央視專訪,主編了全軍第一本《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冊》,開闢了專業雜誌的第一個“非典”專欄,還通過軍隊遠程會診中心,持續開展預防“非典”感染專題講座。
針對當時“談典色變”的形勢,她走進“非典”隔離病房,主持了北京地區第一次對“非典”患者的專家會診。
據央視網報道,“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陳菊梅不顧83歲高齡,主動請纓來到災區一線。她出現在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時,正在現場救災的戰士們都驚呆了。身着迷彩服、臂纏紅十字,滿頭銀髮的陳菊梅拄着一根木棍,頂着烈日、冒着餘震,用雙腳丈量了所有重災區。她提出的“完善監測體系、突出防疫重點、實施科學防疫”3項重要建議,為災區開展疫病防治工作發揮了關鍵作用。
一位集團軍軍長握着陳菊梅的手激動地説:“您83歲了,還來到一線,對我們部隊是個鼓舞!”她淡淡一笑:“83歲,我也是一名戰士啊!”
2016年4月,陳菊梅被原國家衞計委評為“最美醫生”。當時91歲高齡的她仍堅持出診。
資料來源:央視、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中華肝臟病雜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