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長三角城市須雙向“破圈”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綜合

從最初的86平方公里到總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建設主體從上海一家變成長三角三省一市共建。今年3月出爐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重新定義了“虹橋”,讓這個“上海的虹橋”即將成為“長三角的虹橋”“世界的虹橋”。可以説,這是一次定位升級、開放升級、功能升級。

上海“破圈”攜手蘇浙皖,已經不是第一次,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已有先例。深入思考這兩大戰略就會發現,無論是建設示範區,還是打造“大虹橋”,對於上海而言,這既是一次大範圍、戰略性轉型升級,也是整座城市空間格局、發展格局的再造。對整個長三角城市羣而言,需要打開“地域邊框”,打破“思維邊框”,站在“一體化”發展維度的更高起點上謀劃自身發展。

長三角城市羣要實現雙向“破圈”、多邊“鏈接”,把雙向開放、雙向聯動的文章做深做透,就要進一步構建要素鏈接、產能鏈接、市場鏈接、規則鏈接,形成獨具優勢的戰略通道,讓“大虹橋”乃至整個長三角成為配置全球資源要素的新高地,把“大虹橋”打造成為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的“極中極”、聯通國內國際市場的“彩虹橋”。

長三角城市羣要實現雙向“破圈”、多邊“鏈接”,還需要在聚焦重點、抓住關鍵、攻堅突破上先行一步,尤其是要抓好先行試點和系統集成,加快政策落地實施,探索形成制度型開放新規則、新路徑,讓制度創新舉措在“大虹橋”釋放出更大的疊加效應、乘數效應。

長三角城市羣要實現雙向“破圈”、多邊“鏈接”,就要從長三角更高水平協同發展的格局來審視發展,強化規劃對接,整合資源要素,主動貢獻“長板”。在大交通上,以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抓手,使長三角城市座標系更為緊湊、更為高效;在產業上,進一步加強優勢互補,以產業分工融合推動區域發展佈局重塑優化。

目前,虹橋已是全球貨物流、商務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交匯點和中轉站。今後,大虹橋樞紐性節點的功能將被打造得更強,長三角城市羣也會有更大發展潛力。在這樣的歷史進程中,上海需要始終面向長三角、面向全國、面向世界,以更開闊的視野加大資源集聚、功能輻射力度,主動搭建平台、構築通道,服務構建新格局,彰顯一座超大中心城市的功能。(李治國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