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東亞地區的發達國家,平均收入比肩歐美,是許多中國人嚮往的地方之一。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日本都能稱作“東方明珠”。但是日本並非面面都好,在日本待的時間越長,越能夠看到這個社會的陰暗面。每個國家都有正反兩面,想來也是理所當然。許多國內的朋友很想盡快到日本,有人想要購物,有人想要旅遊,也有人想要體會靜謐安詳的生活。雖然許多國人從心裏羨慕着日本,可是殊不知,日本人也同樣羨慕着國人。 國境線就像一堵牆一樣,牆外的人想要牆內的某些生活狀態;而牆內的人,也想要追求牆外的環境。
這篇文章,通過總結與日本人的交談內容,總結了5個讓日本人羨慕的事情,這些事情在我們看來,或許是理所當然,但是在日本看來,又是那麼可望而不可即。
事情1:為孩子支付學費
中國人對孩子的熱情,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這些熱情體現在許多方面。 首先對於孩子的教育,還未出生就已經進行胎教,出生以後更是各種補習班,其目的就是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之上,為了教育,家庭會負擔所有的開支,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在孩子還未成年之前,就會考慮孩子成年以後的婚事,購買婚房、婚車。彷彿,孩子就是自己家庭的一切,所有的資源,都可以用在孩子身上。
這些事情在日本人看來,不可思議。
日本人家庭之間,同樣也是有親情,但是這種親情是建立在“對等”的關係之上。在孩子沒有能力負擔自己學費或者生活費之前,確實需要由家長負責這部分開支,可是一旦孩子有打工掙錢的能力的話,一般都會自己打工掙生活費。日本的便利店有很多打工的高中生,就是為了掙生活費用來支撐自己的開銷。
日本勞動法規定:15歲開始可以打工,15-18歲每天可以工作8小時,每週可以工作40小時。也就是説,一般從高中開始,就可以打工掙錢了。
但是讓孩子高中就出去打工,犧牲課餘時間,這點是中國家長無論如何也不會答應的,畢竟中國家長會認為耽誤孩子的學習。也正是日本人會這樣做,使得很多中國人家長認為日本家長十分冷漠,日本家庭親情十分疏遠。從孩子的角度來説,其實日本人孩子還是挺羨慕中國人孩子的。畢竟有一個能夠為其支付學費的家庭!在日本的大學當中,日本人孩子一般都會打工掙學費,中國留學生羣體同樣會有打工掙學費的人,但是並非全部。
上大學是否從家庭中拿到足夠的生活費
上圖是對日本大學生的一個調查,問題是:上大學是否從家庭中拿到足夠的生活費。
38.2%的人認為,按照現在的生活費可以繼續在學校學習;
14.1%的人認為,按照現在的生活費有不自由的地方;
13.4%的人認為,按照現在的生活費繼續學習很困難;
7.5%的人沒有從家裏沒拿到生活費;
26.8%的人只能打工掙生活費;
或許很難有人相信這個調查結果,但是確確實實的發生在日本。
事情2:幫子女帶孩子
幫子女帶孩子,在中國人的思維當中,是一種理所當然,是一種義務。但是在日本,幫子女帶孩子不是義務,而是一種選擇。 我經常聽到身邊有人抱怨,自己的父母帶孩子帶的不好,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説為何不自己帶孩子?這時,他們又會找很多自己無法帶孩子的理由。確實,在現在,國內的年輕人壓力確實很大,但是日本年輕人的壓力也不會小。有人説,日本人工資高,妻子不上班,在家帶孩子也是可以的。但是,請放眼看一下現在的日本,願意在家帶孩子的日本女性逐漸減少,帶孩子是夫妻共同的事情。
日本サライ網站對51-77歲的女性對照顧孩子的事情進行了問卷調查,我們先來看一下調查結果。
問題1:自己育兒的時候,母親或者婆婆有沒有照顧過孩子?
46.3%的人回答在自己育兒的時候,並沒有受到過母親或者婆婆的幫助。
問題2:自己什麼時候會照看孫子或者孫女?;
32%的人回答每年大約20萬日元;
問題4:照顧孫子或者孫女會有感到勞累的時候嗎?
52%的回答不滿和焦慮的時候會勞累;
60%的人回答需要照顧小孩子,比如不能讓他受傷也不能讓他生病的時候會勞累;
46%的人回答照顧孩子的理念發生衝突時感受到勞累;
從這些調查問題的回答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很多時候日本老人是不願意主動的照顧孫子或者孫女的,這個調查真實的反應了日本現狀。
很多日本年輕人,其實也十分羨慕中國家庭中“照顧孩子理所當然”的理念,因為他們會省去很多照顧孩子的瑣事,專心自己的工作。
事情3:勞動環境寬鬆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聽到了一個讓現在的我很驚訝的事情,説公司的一個IT,穿着“睡衣”就來公司上班了。我當時就在想,這也是實在太寬鬆了,雖然大多數國內的公司不會對服裝做硬性的要求,可是畢竟是上班,還是需要稍微正式一點的,至少不能夠讓同事看笑話。不過對於現在普遍的國內年輕人,似乎並不在意這點。
但是日本就不同了,每個公司有着不同的“公司文化”,有着許多“看不見的規定”,有人戲稱: 日本職場是一個“埋雷”的戰場,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踩到雷。
其實這句話,還是挺對的。因為地雷往往就會埋在讓人看不見的地方,日本公司的“不成文的規定”就像地雷一樣。我的一些日本朋友,也向我吐槽過他們公司的“地雷”,有些確實讓人“啼笑皆非”。比如:
職場咖啡一天只能喝2杯,喝多了就會有人提醒;
一直到7月份,無論多熱,都不能開空調;
在發送公司內部郵件的時候,一定要打電話説下內容再發;
社長如果來檢查的話,需要把垃圾桶藏起來;
老闆在宴會上的講話,之後需要提交報告;
非正式員工,不能使用公司電話;
新人不能穿着太過隨意,也不能太過於惹眼;
進入公司的第一年,需要戴紅色領帶;
長袖不能將袖子捲起來;
這些規定並非是來源於一家公司,而是多家日本公司,並不是所有的日本公司都是這樣。這些規定,有些帶有明顯的差別,所以不會寫到公司的明文規定之上,只是作為“不成文”的規定,在一些日本公司執行着。
中國公司雖然也有着一些不成文的規定,但是大多都是與“領導”有關。日本公司不成文的規定,會涉及方方面面,確實讓人在職場會感到壓抑。
事情4:女性有發言權
日本現在也在推行“女性就業”的等相關的政策,只有女性能夠更多的參與社會生活,才會獲得更多的發言權。但是日本社會整體,依舊保留着“男權”思想,特別在一些行政類或者具有歷史的日企當中。
2019年日本帝國數據對2.3萬家公司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2019年的員工比例當中,女性員工佔據了25.25;管理職位的女性員工,有7.7%;董事的女性比例為9.8%。但是按照2018年調查,中國女性員工管理職位比例高達37%,是亞洲首位,這點日本也只能望其項背。
有人會説: 這個只是女性員工佔比能夠説明什麼呢?
其實數據的背後,隱藏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女性如果較多的參加社會活動,就會有較多的女性獲得社會報酬,獲得社會報酬以後,就會有更多的人能夠擁有獨立的生活。追求獨立生活的過程當中,自然會注意個人的發言權。相對於日本女性,中國女性在家庭當中,擁有更多的發言權,甚至有些家庭出現女強男弱的態勢,這些都不符合日本主流社會思想,當然也是日本女性羨慕中國女性的原因。
事情5:中國人直白的性格
這一點似乎跟民族特性有關,比起日本人的壓抑,中國人更加的直白,能夠在大眾面前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我跟很多日本人聊過此事,他們其實並非不想表達自我意識,但是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公司,表達自我主張都是破壞“和”的因素。從小日本人就學會“忍耐”,雖然能夠給別人造成一種“彬彬有禮”的感覺,可是這是建立在自我打壓的基礎之上的。
上圖同樣是來自日本網絡的一個調查,針對不同年齡段,是無論對方是誰都會説出自己意見的比例。從結果來看:
10-20歲:42%的男性會説自己的意見;29.5%的女性會説自己的意見;
20-30歲:26.9%的男性會説自己的意見;25.2%的女性會説自己的意見;
30-40歲:32.4%的男性會説自己的意見;19.9%的女性會説自己的意見;
40-50歲:31.1%的男性會説自己的意見;24.3%的女性會説自己的意見;
50-60歲:37.3%的男性會説自己的意見;33.1%的女性會説自己的意見;
60歲以上:40.3%的男性會説自己的意見;36.4%的女性會説自己的意見;
這個調查結果其實挺有趣的,在日本人年輕的時候明確表達自己意見的人比例會很多;但是在中年的時候,表達自己意見的人下降;而到了老年,這個比例又增加。這個與“社會的束縛”有直接的關係!
因為年輕的時候,還未進入社會,自然會以“自己為主"。但是進入社會以後,就需要遵守“社會規則”,不能夠輕易的打破規則,破壞團隊和諧,日本人往往選擇“保留意見”。但是老年日本人,大多已經退休了,很多人知道如果不表達自己意見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自然也會主動的説出自己的意見。
這個調查,也説明另外一個事情: 日本人不是不想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是表達自己意見的“嘴”被世人堵着。
關於這點,似乎中國人更佔據優勢。
對於日本人羨慕中國人的五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日本人自然有日本人的優勢,但是中國人也是有中國人的長處,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身的優點與缺點,這就像一個國家一樣,同樣有優勢與劣勢。只不過,身在不同的環境當中,有些他國的缺點,在本國人看來,似乎就是優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