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加快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為中科煉化投產賦能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綜合

中科煉化項目是一項氣勢恢宏的系統工程,而公共服務基礎配套設施就是系統中的關鍵一環。經開區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加快推進東海島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十年來該區累計投入資金34.58億元,島上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全面提檔升級,為中科煉化項目的順利投產賦予巨大能量。

東海島鐵路。 記者 郎樹臣 攝

搭通水電給力投產

兵馬未動,水電先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水源和電力就是中科煉化項目的血液。

“當初為保證中科煉化項目鍋爐設備如期調試用水,有一個月每天連續施工20小時。”憶起東海島15萬立方米/日自來水廠項目建設最艱難的時候,開發區園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駱志輝深有感觸:“2019年12月28日,我區正式向中科煉化項目供水,為保障中科煉化如期投產貢獻一份力量。”

隨着東海島自來水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東海島工業尾水總管(陸域)工程通水等供水配套項目的竣工,不僅徹底改變島內居民飲用水、工業用水、畜牧養殖用水過度依賴地下水的現狀,還滿足鋼鐵配套基地生活用水、石化基地生產生活用水及外圍工業用水需求,助推東海島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破解電力問題,為項目投產帶來光明。湛江220千伏工業園輸變電工程(一期)和220千伏中科煉化接入系統工程順利投產,有效解決石化園區的用電“卡脖子”問題,提高中科煉化項目電網供電可靠性。南方電網廣東湛江東海供電局中科煉化項目安置小區一期的兩個公用開關站送電成功,中科煉化搬遷村民實現“回家夢”又近了一步。

水網電網貫通後,經開區又馬不停蹄地加快其他公共服務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目前,口岸政務服務中心、邊檢營房已竣工驗收;公共管廊等13個配套設施項目加快推進,在中科煉化等重大項目的帶動下,東海島各項基礎設施有了質的飛躍。

東雷高速通明海特大橋氣勢恢宏。 記者 張鋒鋒 攝

鋪平坦途助項目上馬

從天空鳥瞰東海島,一條條大橋如同巨龍蜿蜒在海上,一條條道路宛如一條綵綢,纏繞於東海島海洋和綠地之間。一條條交通“動脈”,衝破地勢制約,為中科煉化項目建立起輻射周邊、聯動發展的綜合交通網絡,更為湛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高速力量”。

隨着中科煉化等重點項目上島,東海島交通道路“主動脈”越發通暢。2010年東海島跨海大橋通車,2014年東海島鐵路動工建設,2015年東雷高速公路動工建設,2016年東海島港區首個公共碼頭開建。開工建設中科煉化項目液化烴碼頭、東海島港區專用線和粵海鐵路專用線、東海島港區雜貨碼頭等項目提上日程。

2017年2月12日,東海島的第一條“鐵龍”東海島鐵路躍上東海大地。作為廣東西部沿海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沿線串起了寶鋼湛江鋼鐵基地、中科煉化項目和南方大港湛江港,源源不斷地將“湛江製造”從東海島運到全國各地。

遇水架橋,鋪就坦途。東海島的首條高速公路東雷高速公路,全長47.024公里,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作為湛江“四通三環”大交通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東雷高速公路建成後將把東海島與市重要交通幹線連接起來,對保障東海島鋼鐵、石化及配套產業發展的順利推進,推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工業發展、新城建設的需求,開發區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入巨資,把東海島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工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立足高起點規劃建設。島內“一環三橫四縱”路網已經初步形成,目前龍水路、東騰路、水星路、民富路、鋼城路、疏港大道東延段等路網建成通車,大大改善了中科企業出行交通狀況。東海島鐵路寶滿港區、東海島港區專用線和粵海鐵路專用線、中科煉化項目液化烴碼頭、東海島港區航道工程等一批線路也即將投入建設。

為搬遷村民建“新家”

站在中科煉化安置小區舉目四望,一棟棟高樓整齊劃一,規劃合理。小區周邊配套設施齊全,生活環境優美舒適。

萬丈高樓平地起。經開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僅選址勘察就超10次,還進行了多方案比選、座談會、論證會等,在1個月內完善了兩個安置小區的選址及辦理規劃報建手續,得到搬遷村民的認可,為中科項目順利建設、投產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駐村以來時刻都準備着為民眾和企業服務。”東簡街道林東卓的一番話是無數中科煉化項目駐村幹部的真實寫照。建設安置小區遇到羣眾的不理解時,他們每次都耐心應對,一遍遍去到村裏、去到村民家裏,反覆溝通反覆協調。經開區計劃在今年底前,組織村民陸續回遷。“能幫村民改善居住環境,我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5月8日,“凱名”輪(NEW RENOWN)完成靠泊,停靠在中科煉化原油碼頭。 記者 張鋒鋒 劉冀城 攝

小財政撐起大配套

2019年,經開區財政總收入63.23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34億。如何為正在大開發大建設大配套的東海島提供資金保障?

“小財政也能撐起發展大格局,辦多少事找多少錢。”經開區財政局局長蔡光興帶領團隊闖出一條路,財政局部門逐步建立“借、用、還”良性循環的發展機制。

在申請發行企業債券時,財政局幹部從落實募投項目的各項審批手續到進行財務整合,從信用評級到組建企業債券發行承銷團,從申報資料到跟蹤審批,邊學習邊摸索,硬是從金融“小白”幹成了金融“專家”。

在債券報國家發改委審批的關鍵時刻,財政局下屬國資公司總經理趙耀甚至下定了“審批不通過就不回家過年”的決心,直接駐守北京,每天上門跟蹤,及時反饋補充材料,終於獲批。

為了給中科煉化項目按期供地,區財政局向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申請17.5億元貸款,相關幹部直接到銀行“上班”,通過長期高強度的“備戰”“面試”,終於獲得了這筆農發行總行在廣東省投放的首筆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