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讓中國成為那不打仗的“一片淨土”
■井延坡
1932年,《東方雜誌》曾策劃了一次徵求“新年的夢想”活動。它向全國各界人士發出徵稿函,提出的問題是“先生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有學者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只希望國中有小小一片不打仗、無苛税、換門牌不要錢、人民不必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樂業的淨土。”
“不打仗的一片小小淨土”,可能就是90年前很多國人心中的“中國夢”。
這個夢想現在看起來是多麼的卑微,但卑微的背後又承載着多少苦痛。自1840年西方列強用艦炮轟開清王朝的國門開始,貧弱、愚昧、落後,彷彿就如一條從天而降的緊箍,緊緊地套在中國人的頭上。忍耐或是抗爭,沉淪或是奮起,成為所有中國人不得不面對,也不得不扛起的歷史重責。
現在看來,作為這場時代風雲最直接的應對者,當時的一些清廷官員們也不可謂不努力:
19世紀60年代,為挽救沒落帝國,清廷洋務派提出了諸如“自強求富”“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等口號,不遺餘力奔走朝堂,窮盡各種辦法引進西方武器裝備和科學技術。但一場甲午戰爭就輕易擊碎了這些清廷大員們的迷夢。豐島海戰失利、黃海海戰失利,接着旅順失陷、威海失陷,就連30餘年洋務運動積攢的最大軍事成果——北洋水師也在落日下全軍覆沒,空留一腔餘恨。
“鎮遠”艦鐵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鎮遠”艦被日軍俘獲,編入日本海軍艦隊,後來日本為炫耀戰績,將“鎮遠”艦鐵錨陳列在東京上野公園。抗日戰爭勝利後,日本被迫將鐵錨歸還中國。圖片來源: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有人説,這是帝國決策者枉顧國際時局、醉心虛假繁榮造成的戰略性失誤;也有人説,這是清廷大員們臨陣怯戰、保存實力導致的軍心渙散。但透過歷史的表象,失敗苦果其實早在甲午戰前就已埋下。就拿當時規範水師官兵的《北洋海軍章程》來看,“總兵以下各官,皆終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館。”實際的情況卻是水師“操練盡弛”“軍士去船以嬉”,水師提督丁汝昌在海軍公所所在地劉公島蓋鋪屋,出租給屬下各將領居住。更有甚者將艦船用作“生財之道”,以軍艦走私販運,搭載旅客,賺取銀兩。政治腐敗導致軍紀敗壞,軍紀敗壞又釀成國防不斷衰敗。在列強環伺的19世紀,想以這種方式走出一條富強之路,無疑只能是痴人説夢、空忙一場。
洋務運動沒能給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續命,安慶軍械所也好,馬尾軍港也好,北洋水師也好,無不折戟沉沙、灰飛煙滅。儘管存在着技術不足、人才不足、工業體系薄弱等客觀原因,但歸根到底是腐朽的封建王朝不可能為貧弱的中國尋得真正出路。
埋葬帝制,迎來共和。在辛亥革命中走上歷史舞台的民族資產階級,卻不過是近代中國的一縷微光。
“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曾進行無限暢想,築鐵路、鋪公路、建大港,連通大江南北、內陸邊疆,但這樣宏偉的藍圖在那個紛繁離亂的年代只能空留紙面。當時,剛剛剪去辮子、脱去馬褂的中國人,不僅沒能迎來一個朝氣蓬勃的未來,反而陷入到更加矛盾的時局之中。列強依舊橫行,軍閥混戰不斷,官員瘋狂斂財,百姓流離失所……那個曾經的革命黨,很快在時代的洪流中迷失自我,成為封建地主、買辦階級、官僚資本的代言人。而這個政黨領導下的那支軍隊,也從高唱“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北伐先鋒,淪落為只知欺壓百姓、強拉壯丁、依靠美式軍援也不會打仗的疲敝之師。
這樣的軍隊如何成為國家的柱石,這樣的政黨又如何擔當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近代中國的政治舞台,給了各種角色粉墨登場的機會。苟延殘喘的清廷政府,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獨裁統治的蔣家王朝,哪一個都想改變中國,但哪一個也沒能拯救中國。因為他們只代表了一小部分統治階級的利益,嘴上講主義,心裏卻全是生意,註定只能是站在廣大中國人民的對立面。
直到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命運開始轉折,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的復興不可逆轉。101年偉大歷史征程雄辯證明:誰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誰真正捍衞人民的利益,和人民一起抗爭、一起奮鬥、一起創造,人民就會選擇誰、跟誰幹。大浪淘沙之下,中流砥柱恆存,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郝毅上世紀60年代留影。
來看看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如磐信念。1932年,當時15歲的郝毅報名參軍就是親眼目睹了紅軍“為窮人撐腰”。“頭頂有紅星,心中不迷途”,他的腿在戰鬥中受了傷就拄着木棍用“三條腿”走了2000多公里的長征路,“我就跟着隊伍走,走到哪兒當時真不知道。但我相信,只要跟着黨、跟着紅軍,就能得解放”。退休後的郝毅只要看到了、聽説了哪裏有念不起書的孩子、哪裏出現災情,從幾百元、幾千元到幾萬元,他都毫不猶豫地捐出去。2008年初,從不向組織提要求的郝毅,提交了一份特殊的申請——捐贈遺體。共產黨人的長征有多長?需要用一生的信仰去丈量。
凍死在陣地上的志願軍戰士宋阿毛絕筆。資料圖
來看看新中國建立後的第一場戰爭。在長津湖畔,零下40攝氏度的極端嚴寒下,戰士宋阿毛寫下了“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聳立在我的陣地上”的豪言壯語。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所締造的人民軍隊,在嚴酷的作戰條件下,他們用“氣多”力克“鋼多”,將裝備世界一流的“聯合國軍”打回了“三八線”,為新中國奠定了和平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
來看看70餘載黨領導下的國家復興、山河重塑。為摘掉“貧油少油”的帽子,“鐵人”王進喜“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為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縣委書記焦裕祿頂着風沙帶領蘭考人民整治“三害”;為打牢國家安全的基石,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在茫茫戈壁隱姓埋名,創造了“兩彈一星”的奇蹟;“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新時代衞國戍邊英雄們寧灑熱血、不失寸土;貴州萬山深處,懷揣“向宇宙的深處進軍”的壯志,南仁東帶領團隊建造“中國天眼”,正是在無路的地方闢出一條路來;戰風沙,鬥酷暑,和若鐵路開通運營,鐵路建設者們完成了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實現“閉環”的壯舉……
6月23日,在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鐵路工作人員從中歐班列(重慶)第10000列列車旁走過。新華社發
從“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近代苦難長夜到“時與勢在我們一邊”,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新時代的中國已經牢牢把握住了歷史的主動。
90年前的“中國夢”在今天有了迴響,我們的國家和平、人民安寧是黨帶領全國人民不懈奮鬥的結果,如今的世界戰火頻仍,但中國真正成為了那“不打仗的一片淨土”。正因為擁有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我們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蹟”,搞建設、促改革、戰疫情、抗洪水、消貧困……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的集中體現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最重要的歷史結論,也是最寶貴的成功經驗。
百年奔流激盪,曾經苦難遠去,如今意氣昂揚!
(執筆:李景璇、趙鐳餉)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李景璇 趙鐳餉
編輯:王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