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半年狂賣64萬輛,比亞迪還是輸給特斯拉?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綜合

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王笑漁

頭圖 | 視覺中國

“比亞迪全球銷量超過特斯拉。”——這是最近網絡上最火的話題。

根據比亞迪公佈的上半年銷量情況看:今年1-6月,比亞迪累計銷量64.14萬輛,同比增長314.90%。而作為對比,特斯拉上半年在全球交付量為56.4萬輛,其中包括特斯拉中國的29.5萬輛汽車。

單從數字的對比來看,比亞迪確實超越了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製造商。但要知道,比亞迪的64萬輛中,有近半數的車為DM混動車型。而比亞迪的EV純電動車型,在今年上半年的銷量為32.3萬輛,低於特斯拉全球的56.4萬輛。

嚴格意義上説,比亞迪是把混動和純電加到一塊,才贏下了特斯拉。單論純電車銷量的話,特斯拉在全球市場超過了比亞迪。

問題來了,混動車能算新能源汽車嗎?在北京,插混車型要用燃油車指標上牌;在上海,插混車型明年起將取消送牌政策,答案不言自明。

在歐洲,混動車更是和燃油車被綁在一起判了“死刑”。今年6月,歐盟議會表決通過了一項提案,從2035年開始在歐盟境內停止銷售新的燃油車,提案中還包括了混合動力車。

純電是終局,混動只是過渡?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裏,一場內鬥即將被引爆——純電動和混動之間的內鬥。

“中國的大多數燃油車主向純電動汽車轉換的過程中會經歷混動車型,但混動新能源的佔有率會逐步減弱。”7月8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一場論壇上公開提出:混動是一個必然的存在,有着龐大的市場需求,但在2023年、2024年之後,混動車型會逐步走向衰退。

恰巧在同一天、同一場論壇上,華為餘承東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純燃油車這個時代應該會迅速地結束。而增程模式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走向純電動時代。隨後,他又在微博上進一步補充觀點:充電樁的完善與普及還需要時間,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車模式。

核心爭論的問題就在於:現階段,到底要不要發展混動?

實際上,最早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是純電和混動(包含增程式電動)一起去搶燃油車的市場。但這兩年,業內發生了一些變化——純電動技術陷入技術瓶頸,混動技術在不斷迭代,快速彌補用户痛點。這兩年開始,混動車型開始全面發力,純電似乎也有了“失寵”的跡象。

就拿比亞迪來説,1-6月比亞迪純電車型和插混車型乘用車分別累計銷售323,519輛、314,638輛,佔比分別為50.70%和49.30%,分別同比增長246.23%、454.22%——從增幅來看,比亞迪的混動車型確實要比純電更具增長潛質。

我們常説的混動車型,主要分為三種:輕混、油電混合、插電式混合。除了插電式混合車型能夠插充電槍充電之外,輕混和油電混合基本都是以內燃機驅動為主,不支持充電樁充電。豐田的混動大多屬於油電混合,而比亞迪DM混動,屬於插電式混合。

對於原本希望購買一台燃油車的用户來説,在油價高企的大環境之下,買一台混動車型成為一個不錯的備選方案。其中,稍微保守一些的人,可能會看輕混和油電混合,因為這兩種車型都是以發動機驅動為主,只裝了一個小電池來實現節油的目的。願意嚐鮮的人羣,可能會買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除了省油以外,在很多有限行規定的城市,插混還可以拿到綠牌(純電續航滿50km即符合上綠牌的條件),享受不限行的優待(北京市除外)。

從比亞迪的規劃來看,混動車型的目標已經非常明確——替代傳統燃油車。為此,比亞迪還在年初宣佈停產燃油車,為了騰出更多的產能給到混動車型。

但混動車型,也有自身的技術短板。對用户的體驗來説,部分電池容量較低的車型,並不支持快充。基本上,純電續航里程在100km以下的插混車型,都只是支持7kW交流充電,充滿至少5小時起步。像比亞迪DM車型和長城旗下魏牌的PHEV車型,都有隻能慢充的版本。

這樣一來,一部分的混動車型的用户,依舊把混動車當燃油車在開。

從政策的角度看,要儘快實現碳中和的話,光靠混動肯定是不夠的,它一邊燒着汽油一邊還用着“煤電”。從逐年下滑的補貼政策就能看出,混動車型馬上就要“斷奶”了。比如,上海就明確從2023年1月1日起,對消費者購買或受讓插電混動汽車的,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另外,從消費者的長期利益來看,兩套能源驅動方式並存,給產品的可靠性方面帶來了更多的挑戰,連自燃都是雙重的可能性。同時在保養、維修方面比會純電更貴。更何況,插混車型相比純電動要更頻繁地進行充放電,如果終身質保權益失效,換一塊新電池,分分鐘把你省的油錢還回去。

充電比加油方便,你還會買混動嗎?

大部分車企在推混動車型時,會給用户拋出一個預設——“充電不方便”。

據公安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06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達到1001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810.4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0.93%。同時,截止2022年5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358.1萬台。

新能源汽車的車樁比接近3:1,相當於每3輛新能源汽車對應着1根充電樁。這一比例,基本上符合早期規劃的發展速度。但最大問題不在總量,而是在資源分佈不均。

目前,充電樁的使用率普遍不足5%。常見的公共充電場景,一類是城市的商場、寫字樓,一類是高速服務區。而這些地方都存在明顯的潮汐性,比如高速服務區的充電樁,每到節假日都人滿為患,但平日裏卻無人問津。同樣的,現在商場雖然配備了充電樁,但一到週末停車位缺乏時,充電車位就統統被燃油車佔據,利用率近一步被拉低。

問題是顯而易見的,解決方式也是多重多樣的。插電式混動車型(含增程式)直接從產品本身,避開了充電難題,沒有電就燒油。但要賣純電動車的話,不能跟着混動車一起逃避問題。

為什麼純電銷量差距那麼大?拋開產品和產能等因素之外,特斯拉與比亞迪之間存在着一個極大的路徑差異——比亞迪沒有自建充電網絡,但特斯拉在建。

7月4日,特斯拉官方表示,截至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大陸已建設開放1200多座超級充電站,超級充電樁超8700個,700多座目的地充電站,覆蓋370多個城市及地區。與今年1月數據對比,光是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國新建超級充電樁超過700個。

如果自建充電樁,不是特斯拉銷量增長的直接原因,那蔚來建換電/超充站,一定是促進其銷量增長的最重要方式。蔚來NIO Power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蔚來在全國累計佈局1,011座換電站,其中包含256座高速公路換電站。按照蔚來的規劃,要形成“九縱九橫十九大城市羣”的高速換電網絡。

無論是特斯拉的超充,還是蔚來的換電,走的是同一個邏輯——讓加電比加油更方便。

從體驗上來講,自建的充電網絡能夠解決很多現有充電行業的問題。尤其是在充電資源稀缺的地方,通過地鎖、道閘等方式,保證每一位車主到達專屬充電車位後能夠“有電可充”。另外,在匹配速度、充電的速度、安全性等方面,自建的充電樁普遍都要強於第三方的充電樁。

自建充電網絡,不光是充電這一個環節的考量。在未來,4C充電倍率的快充電池、800V高壓快充平台,以及高壓快充樁,將形成一套極為高效的補能體系。

在NIO Power Day上,蔚來明確了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將陸續推出:500KW超充樁、第三代換電站、800V高壓電池包系統。至此,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均明確了800V高壓快充的路線。除理想汽車正在規劃自建充電網絡之外,蔚來和小鵬已經在全國鋪設了自有的快充網絡。

另外,動力電池也要向快充技術要求傾斜,比如寧德時代最新發布的CTP3.0麒麟電池,目前有理想汽車和路特斯明確表示採購。它除了實現整車1000公里續航之外,最重要的一項能力就是:支持5分鐘快速熱啓動及10分鐘快充,滿足4C快充的要求——即10分鐘可充滿80%電量。

總而言之,混動車型看似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但它只是短暫地逃避問題罷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充電難的終極問題。短期內,可能仍會有大量的用户從燃油車轉向混動車,但如果過渡沉迷於混動車的銷量快感之中,那麼國產車企們很可能錯過純電動下一波爆發期。

寫在最後

即便是混動技術陣營中,內鬥也從未停止過。

在華為餘承東發佈了增程式車型問界M7之後,長城旗下魏牌CEO李瑞峯就向其開炮:“打鐵還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後是行業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並配圖“我想不通”。

這已經不是李瑞峯第一次怒噴增程式技術,他還説過:“增程式是中國混動退步的技術,我們願勇敢的站出來戳破所謂新勢力'割韭菜’的謊言”。雖然長城採用的這套DHT串並聯架構,和增程式電動車同屬於插電式混合動力,但最大差別就是增程式無法直驅,直接導致高速油耗居高不下。

熱衷於造混動車的比亞迪、長城汽車、吉利汽車都不待見增程式電動車。就連增程式電動車賣得最好的理想汽車,也要在明年開始推出純電動車型。曾跟着吹增程式技術的嵐圖汽車,也在其第二款產品上放棄了純增程式路線,轉而選擇與長城類似的串並聯式混動。

當國產車企在不同技術路線上反覆橫跳的時候,特斯拉已經在純電這條路線上又邁出去了幾步。與其在這裏不停的內鬥與互噴,不如花點時間和資源多建幾根充電樁。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