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泗莊治河歷史公園:一部濃縮的治黃曆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吳亞嫺 菏澤報道

6月18日上午,由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廣播電視局、山東黃河河務局指導,山東傳媒職業學院與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共同主辦的“追尋中國夢”採訪活動第八季“追尋中國夢·山傳學子走黃河”活動來到菏澤鄄城,採訪報道團來到位於位於鄄城縣臨濮鎮的蘇泗莊治河歷史公園。

蘇泗莊治河歷史公園:一部濃縮的治黃曆史

蘇泗莊治河歷史公園長5公里,寬0.21-23公里,公園面積約2.2平方公里。公園以黃河堤防和南金堤堤防為主線,串聯起蘇泗莊周邊江蘇壩、臨濮集、蘇泗莊閘等20餘個黃河文化點,覆蓋早期黃河治理遺址、沿黃曆史文化村落、現代黃河工程治理體系、黃河文化傳説等多種類型的黃河歷史“活化石”,記錄着自清朝末年至今約170年治河歷史的文化脈絡。“從1855年銅瓦廂決口到1875年山東巡撫丁寶楨修築障東堤,再到清朝末年,馬莊父子三人修堤治河,這片土地見證着勞動人民治理黃河的勇敢和智慧。”鄄城黃河河務局營坊管理段副科段長毛寧接着補充道,“到了民國時期,1925年李升屯決絕口,江蘇、山東兩地人民共同修築江蘇壩;1935年董莊決口,當地百姓齊心協力,堵口合龍,儘管時過境遷,但百折不撓敢於和大自然奮鬥拼搏的每一位中國人不曾被歷史遺忘……”

蘇泗莊治河歷史公園:一部濃縮的治黃曆史

這裏不僅記錄着歷史上治理黃河的艱難和不易,更是開啓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治理黃河的新篇章,新生的人民治黃機構迎着炮火硝煙,一手拿槍一手抗鍬拿鍁,開始了修復防洪工程,抵禦黃河洪水的宏偉征程。1946年,在鄄城縣臨濮集的一間破舊房屋中,冀魯豫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接到任務後,全鎮的幹部羣眾紛紛行動起來,不到三天的時間就完成了一百多間房屋的修繕任務。”毛寧説。“儘管當時條件十分艱苦,缺乏權威的治黃資料和黃河地圖,甚至都沒有交通工具,所有人只能依靠雙手雙腳同自然抗爭,冀魯豫黃河水利委員會就是在這樣一窮二白的條件下白手起家,不忘初心,艱苦奮鬥。”

“我在黃河邊生活了30年,親眼見證着黃河的變遷和人民治黃的顯著成果,黃河在人民羣眾的智慧中真正實現了‘變害為利’。”毛寧向記者説道。作為營坊管理段負責人,毛寧需要負責該河段日常巡查管理工作,需要每天對14.5公里堤防、2處工程57道壩岸及2個灘區進行逐一排查巡查,並對1600畝淤背預備區土地進行日常管理維護。“黃河從‘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到百年洪水不再發生,離不開每一位治黃人的辛勤付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5 字。

轉載請註明: 蘇泗莊治河歷史公園:一部濃縮的治黃曆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