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 暴力威脅籠罩下的權力交接
美國總統權力交接之際,華盛頓特區“全副武裝”。
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就職典禮將在華盛頓特區舉行。與之相伴的,是一道道數米高的圍欄、鐵絲網,戒備森嚴的封堵道路,以及長達半個月的“緊急狀態”。只有70多萬人口的華盛頓特區,部署進來2.5萬名國民警衞隊隊員。
從國會暴力事件,到如今風聲鶴唳的就職典禮,圍欄之中,美式民主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制度危機。
2.5萬名國民警衞隊隊員協助就職典禮安保,美國正經歷“自內戰以來最嚴峻的安全威脅”
按照慣例,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包括遊行、演講、舞會等環節,民眾也可前往現場觀禮。但這一次,籠罩在暴力威脅和疫情蔓延的雙重陰霾下,就職典禮被迫在“緊急狀態”下進行。
國會暴力事件引發各方對就職典禮能否安全舉行的擔憂。從1月11日開始,華盛頓特區進入“緊急狀態”,直至1月24日;白宮已授權國土安全部和聯邦緊急措施署調動和提供必要資源,協助總統就職典禮前後的聯邦與地方安保工作。
暴力暗流仍在湧動。美國聯邦調查局發佈警告,在總統權力正式移交之際,右翼激進分子可能繼續採取暴力行動,全美50州以及華盛頓特區都有爆發“武裝抗議”的可能。
連日來,華盛頓特區處於高度警戒狀態,安保日趨嚴密,堪比戰區。國會大廈四周已豎起2米到3米多高的圍欄,圍欄內外有眾多國民警衞隊隊員持槍巡邏。美國國防部已授權多達2.5萬名國民警衞隊隊員協助總統就職典禮的安保工作,這一規模相當於美軍目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駐軍人數總和的5倍。
就職典禮的潛在風險,挑動着美國的安全神經。1月18日,距國會大廈約1.6公里的一個無家可歸者營地發生火災。儘管大火隨後被撲滅,但還是觸發了警報,導致國會大廈及相鄰的參眾兩院辦公樓被臨時封鎖,正在進行的總統就職典禮彩排也因此取消。
法新社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綠區”來類比此刻的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從1月15日起關閉一週,林肯紀念堂前的倒影池豎起圍欄;白宮周圍多條道路被提前封閉,附近13個地鐵站和幾條公交線路也暫時關閉,周邊商户的門窗普遍釘上了木板,通往就職典禮區域的每條道路路口由國民警衞隊成員站崗執勤,很多路口直接設置了密集的水泥路障。華盛頓市長多次敦促民眾不前往觀禮,需要外出者避開限行區域。
華盛頓特區外,氣氛同樣緊張。據悉,美國多州首府已經提升戒備,在州議會大樓外加強安保,至少有十幾個州已啓用國民警衞隊協助治安。《華盛頓郵報》刊文説,各州議會大樓如今採取“非比尋常的安保措施”,反映出美國當下的不安狀態。
總統權力交接在即,全美嚴陣以待,這在美國曆史上十分罕見。預防措施甚至已經覆蓋至監獄,為了預防囚犯的潛在暴力行為,目前美國超過120所聯邦監獄都已被封鎖。
以往開放的公共區域,現在被重重鐵絲網隔離成一個個禁區,在華盛頓生活了三十年的雪莉·麥爾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此多道圍欄和如此多的警察軍人讓她感到害怕,而曾經平靜的城市因政治風暴變得如此氣氛緊張,更讓她傷心無奈。
“美國不應該發生這樣的悲哀、災難。現在是美國自內戰以來,國內經歷的最嚴峻的安全威脅。”雪莉説。
此前,特朗普已公開表示不出席拜登就職典禮,他迄今未打電話祝賀拜登當選或承認自己在選舉中失敗,許多美國媒體形容此次總統權力交接“史無前例”。
社會撕裂催生暴力,過半受訪者認為美國最大威脅來自自身
國會騷亂後,特朗普遭受美國主流社交媒體的全面堵截。推特、臉書等平台紛紛封禁、限制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賬號或頻道。
線下“清算”也在進行。據福克斯商業新聞12日報道,騷亂髮生後,美國警方迅速對參與者進行大搜捕,執法部門還利用了人臉識別技術公司Clearview AI的數據庫,雖然美國經常指責他國利用人臉識別技術“侵犯人權”。目前,已經有超過200人因涉嫌參與國會騷亂被逮捕。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3日報道,一些極端分子利用加密通訊應用Telegram呼籲,在1月20日當天對政府官員實施暴力,還有人分享瞭如何製作、藏匿及使用自制槍支和炸彈的知識。報道稱,一場“百萬民兵大遊行”和“百萬烈士大遊行”也在計劃之中,後者是為了紀念在“衝擊國會大廈”事件中被警察擊斃的退役老兵,同時也是特朗普鐵粉的阿什莉·巴比特。
一些特朗普的支持者感到自己遭到“背叛”。英國《衞報》報道稱,特朗普發表講話譴責國會暴力事件後,他的一些支持者在社交網絡上表達不滿。但也有人堅信陰謀論,認為視頻是偽造的。一些極右翼支持者現在開始轉而譴責特朗普,拒絕他提出的和平請求,甚至給他貼上“叛徒”“懦夫”等標籤。
極端主義也在國民警衞隊中埋下隱患。調查人員在此前暴力衝擊國會大廈的特朗普支持者中,發現多名與執法部門及軍方有聯繫的人,加劇了人們對內部安全漏洞的擔憂。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托弗·米勒證實,美國聯邦調查局正在協助國防部審查參與就職典禮安保的2.5萬名國民警衞隊隊員。
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麼?1月17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公佈的民調顯示,過半受訪者認為最大威脅來自於“美國人自己”,其它威脅則為“經濟力量”(佔20%),“自然世界”(佔17%),此項包括極端天氣、自然災害及致命病毒;而一向被部分政客掛在嘴邊的“外國威脅”,得票率僅佔8%。
該民調是在美國國會騷亂一週後所做,報道稱,過半受訪者預計美國的政治暴力行為會增加,七成受訪者認為美國的民主現在正“受到威脅”。
分離主義已經在美國開始抬頭。美國得克薩斯州共和黨議員凱爾·比德爾曼稱,他正嘗試在得州發起一項全民公投,決定得州是否應該脱離美國聯邦政府的控制。他還稱,有幾個州也對聯邦政府感到不滿,有興趣加入“脱美”動議。
“在許多方面,這個國家已經支離破碎。”有美媒評論稱,這凸顯了美國社會的撕裂危機,“美國新一屆政府無法忽略的事實是,那些渴望擺脱全球主義及‘精英政治’的公民數量並沒有減少,國會騷亂事件背後的動因也並未根除”。
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優先”逐步淪為“美國孤立”
特朗普總統時代即將謝幕之際,一些美國人開始反思:在四年任期中,特朗普為美國帶來了什麼?
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他秉持“美國優先”的宗旨,開始了不按常理出牌的政治生涯——
“退羣”成癮。上任伊始,特朗普就把所謂“全球主義”作為攻擊的靶標,一意孤行地推行單邊主義,接連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中導條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放天空條約》等一系列多邊協定與多邊組織。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亟須國際合作之際,宣佈終止與世界衞生組織的關係。
收緊移民政策。自上任起,特朗普便不遺餘力地修改、收緊移民政策,向他的支持者“兑現”其競選承諾。旅行禁令、邊境建牆、攻擊難民庇護制度、推動廢除“童年抵美者暫緩遣返”計劃……一項項針對移民的限制政策貫穿了特朗普的任期。截至1月8日,特朗普政府已完成了453英里邊境牆的建設。這堵牆也成為了特朗普留下的最著名的政治遺產之一。
揮舞貿易保護大棒。過去幾年,特朗普政府通過“貿易戰”等訛詐性、霸凌性手段,逼迫對手做出讓步,即使對歐洲的傳統盟友也毫不手軟。在距離特朗普卸任僅剩不到兩週時間時,美國政府表示,從1月12日開始對來自法、德的飛機零部件和部分葡萄酒分別加徵15%和25%的關税。對於美國新一輪關税報復,德國媒體將其稱作是“特朗普留給歐洲的一份有毒的告別禮物”。
2020年,面對如火蔓延的疫情,特朗普政府刻意淡化疫情嚴重程度,排斥專業人士建議,反對口罩、反對社交隔離。在特朗普政府的領導下,截至1月19日,美國感染新冠肺炎病例達到驚人的2500萬,死亡總人數接近40萬,成為了全世界因新冠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2020年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名27歲的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殘忍地跪死,點燃了黑人族羣長期以來的怒火,美國由此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議運動,並迅速擴散到了20多個州府,全美各地抗議聲浪不斷,進一步動搖了美國民主“燈塔”的形象。
2021年,美國亂象以更讓人目瞪口呆的政治鬧劇開場。國會騷亂中,美國國會遭暴力打砸,包括抗議者與警察在內的5人死亡。參與暴動的抗議者中包括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退役空軍軍官、共和黨州立議員、奧運金牌得主等人。特朗普兩度面臨彈劾,華盛頓進入緊急狀態,權力過渡危機四伏……
“應該説,特朗普政府過去幾年的言論和做法給美國外交和國際形象帶來顯著的衝擊。”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明昊表示,2020年9月,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公佈一份民意調查報告顯示,特朗普就任總統以來,美國在很多重要盟友和夥伴國家的聲譽顯著下降。即便是在英國、日本等與美國關係極為密切的盟國,對美國持正面看法的公眾比例也降至20年來的最低點。在很多西方戰略界人士看來,“美國優先”逐步淪為“美國孤立”。
黨爭極化,未來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社會分裂
一個事實不容忽視:在此次大選中,特朗普獲得了7000餘萬張選票,比第一次選舉時增加1000多萬。將近一半的選民將選票投給了特朗普。
觸目驚心的數字,投影出一個黨爭極化、社會撕裂的美國。
在趙明昊看來,特朗普的執政理念助長了這種分裂。“特朗普執政以來並未試圖努力彌合共和黨、民主黨兩黨之爭,反而進一步利用甚至促動國內的‘分裂’來鞏固自身執政基礎。面對各方面的反對力量,特朗普上台後處於一種‘持續競選’狀態,他並不在意贏得廣泛支持,而是着力維護選民基本盤,深化美國藍領白人、農民等鐵桿支持者羣體的擁護。”
1月18日,民調公司蓋洛普發佈了一項民調報告顯示,有7%的民主黨人和高達88%的共和黨人滿意特朗普任期內的工作表現,美國兩大黨對特朗普的平均支持率相差了81個百分點,呈兩極分化的態勢,比此前最嚴重的奧巴馬執政時期還要高11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美國惡性黨爭已白熱化,民主黨和共和黨關係已到“只要你贊同我就反對”的地步。
經濟上和種族上的分裂同樣嚴重。疫情衝擊之下,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充分暴露並進一步拉大,達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點。此外,美國種族對立日益加劇。弗洛伊德事件引發全國性抗議示威浪潮,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新冠疫情中少數族裔的感染率和致死率“不成比例”地高於白人。
“嚴重的經濟不平等、種族主義、宗教分歧、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都是美國政治‘極化’的驅動力。”趙明昊表示。
更令人擔憂的事實是:特朗普並不是分裂的始作俑者。事實上,四年前特朗普的當選,只是順應並放大了這種分裂產生的社會情緒。即使下台,美國社會的撕裂也無法自動彌合。
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副主席托馬斯·卡羅瑟斯看來,此次大選殘酷地揭示了美國的政治兩極化程度,並且未來很可能出現更嚴重的分裂。
“矛盾日積月累,碰上2020年疫情、選情疊加,就有了一次總爆發。”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認為,其根本原因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內在矛盾性靠慣性已難以克服,唯有通過深層次改革才能有所緩解。遺憾的是,冷戰結束後,美國並沒有進行自上而下的主動的結構性改革。
很快,拜登將正式入主白宮。他將在國會大廈經歷美國曆史上戒備最為森嚴的一場總統就任典禮。
而國會大廈外,世人看到的是一個被鐵絲網與黨派、族羣、階層重重割裂的美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雲舒 柴雅欣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