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研製攻擊直升機它比殲-10還要保密 性能不輸阿帕奇
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盟軍在與科威特、伊拉克南部的伊拉克裝甲集羣的較量中取得壓倒性勝利,美國海軍陸戰隊的AH-1“眼鏡蛇”和美國陸軍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成為聯軍地面進攻的先鋒。這促使中國開始研製專用武裝直升機。
擅長借鑑外國製造商設計經驗的中國政府曾設法説服海外製造商與第602和第608研究所合作,研製6噸級國產民用中型直升機(CHM)。在這個過程中,歐洲直升機公司(提供了與旋翼設置與設計相關的諮詢)、普惠加拿大公司(提供PT6C渦輪軸發動機)和奧古斯塔·韋斯特蘭(提供傳動系統)提供了所有的重要技術支持。
同時期開展研製工作的還有中國的武裝直升機,鑑於長期以來存在的武器禁運政策,中國被迫進行這樣的秘密活動。研製工作開展四年後,1998年第602研究所指出武裝直升機項目應該比CHM項目優先發展。正是基於這一點,該新型直升機第一次被命名為武直-10。
在2000年向俄羅斯購買卡-50直升機交易失敗後,武直-10的研製工作顯得更為重要。該機的發展一直被嚴格保密,甚至比同一時期的成都J-10戰鬥機還要保密,武直-10計劃被稱為中國的特殊武器項目。
第602研究所被公開指定為該直升機項目的研製單位,這樣做是為了向外界表明該直升機是中國自主生產的。實際上早在1995年,卡莫夫設計局就與中國政府秘密簽署合同一起研製武直-10。
確實,俄羅斯公司在制定飛機的基本規範——如重量、載荷能力和速度——問題上完全不受約束。最終,雖然原型機裝配、飛行測試和進一步研製是在中國進行的,但武直-10概念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卡莫夫設計,這已經得到證實,卡莫夫首席設計師謝爾蓋在2013年的直升機博覽會上曾公開表示,武直-10是俄中合作項目,即外界所知的“941工程”。
941工程設計概念
三面圖
941工程模型吹風試驗
2012年,聯合技術公司的子公司普惠加拿大公司和漢勝公司被美國司法部罰款7500萬美元,因為這兩家公司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對華武器禁運現狀,提供發動機控制軟件和輔助武直-10研製。但中國國防部堅決否認這一指控。據媒體報道,普惠加拿大已同意幫助中國製造其第一架軍用攻擊直升機,以換取為中國民用飛機提供發動機的豐厚利潤。
雖然哈爾濱工廠的飛機生產任務在2000年被轉移到總公司,但該廠最初被指定生產武直-10的單位。第一架武直-10原型機於第二年制造完成,於2003年4月完成首飛。武直-10原型機共生產了6架,而武直-10的部件也在米-171和直-8平台上進行了測試。
米-171火控系統測試機
在全面測試過程中,設計人員根據試飛結果對直升機進行大幅修改。例如,前兩架原型機上的流線型機身面板最終被平面形面板取代以降低雷達截面積(RCS)。
武直-10從設計概念-原型機-生產型的演變
武直-10原型機安裝的是PT6C發動機
此外,發動機安裝方式和尾噴管佈局也經過重新設計,傳感器同樣進行了升級。2009年,第一批預生產型的12架武直-10在北京附近的一個空軍基地被人拍到,據信有多達74架武直-10正在陸航一線服役。
雖然武直-10據稱是一種完全自主研製的直升機,但在測試項目的早期階段依賴的卻是中國複製的透博梅卡“馬基拉”發動機,這主要是因為國產渦軸9發動機當時仍在研製中。儘管該發動機在武直-10適配性測試中位列倒數第二,但渦軸9最終還是實現了完全自主生產。
有西方觀察家稱中國的渦輪軸發動機只是克里莫夫TV3-117的複製品。但與俄羅斯發動機不同的是,渦軸9的傳動軸在前端,TV3-117的佈局無法做到這一點。武直-10的設計師之所以選擇這台發動機,是因為這種佈局可以減少振動並可以簡化主變速箱結構。俄羅斯和中國發動機的另一個重要區別是,TV3-11發動時要依賴輔助動力,而武直-10則使用內置電機起動器。
武直-10採用了典型的現代攻擊直升機的階梯縱列座艙佈局。與”阿帕奇”或米-24不同的是,武直-10的飛行員在前,武器系統官在後,這與歐直“虎式”直升機和川崎OH-1相同。據信,除了目前在役的武直-10外,之後生產的批次兩個座艙都將完全實現夜視功能。
武直-10結構圖
作為第一種中國攻擊直升機,據説武直-10已經配備了具有手不離杆總距杆與變距杆(HOCAS)的電傳飛控系統。然而,根據互聯網上的座艙視頻剪輯,武直-1O似乎採用的是傳統控制系統,該系統作為備份和HOCAS一起研製。其他一些圖片顯示武直-10飛行員和武器系統官的頭盔類似“長弓阿帕奇”的霍尼韋爾綜合頭盔顯示器視覺系統(IHADSS)。
武直-10配套的頭盔顯示器
武直-10的前後座艙都配備兩個大型多功能液晶顯示器,前座艙還配有平顯。武直-10是中國第一批配備有飛行管理系統的直升機,大大方便了飛行員的任務規劃和報告工作。
前座艙的多功能液晶顯示器和平顯
武直-10的兩個座艙”澡盆“都是由碳纖維材料製造的,底部和兩側都有複合裝甲保護。座艙蓋則配有38毫米厚的防彈玻璃,能夠承受12.7毫米口徑子彈的直接射擊。武直-10機身的主要製造材料是鋁合金製成,複合材料佔30?右。據報道,該直升機塗有可吸收雷達波的塗料,使雷達反射截面得以降低,但武直-10仍算不上“隱形直升機”。
座艙之後是主減速器,其動力來自兩個發動機短艙中的渦軸9發動機。發動機進氣口有金屬網保護以防吸入異物造成發動機損傷。在武直-10早期發展階段,直升機的主旋翼由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李萌領導的團隊設計。直升機旋翼由五個95KT型複合材料葉片組成,這也是武直-10直升機的10項關鍵技術之一。武直-10的旋翼阻尼系統設計借鑑了AS350直升機的球狀旋翼轂系統。
武直-10的旋翼頭
由於直-9佈局非常經典,最初武直-10也考慮過涵道尾槳。但涵道尾槳需要更大的動力,外加增加的重量和更高的結構維護成本,涵道尾槳最終被類似AH-64的傳統四葉交叉尾槳取代。這種簡單佈局有助於降低噪音,除此之外,主旋翼和尾槳葉片還能承受12.7毫米子彈的直接射擊。
尾槳轂
中國稱武直-10的航電設備套件比俄羅斯攻擊直升機的更先進。這些設備套件包括全固態和數字化的YH毫米波火控雷達,該雷達可與直升機電子戰系統的其他子系統綜合,如雷達告警接收機、激光照射告警接收機、電子支援設備和電子對抗設備。
武直-10的主火控系統(FCS)屬光電型,在研製過程受到了法國和以色列系統的影響,不過FCS軟件是完全自主研製的。火控系統主要依賴白天彩色電視攝像機、夜視攝像機和紅外成像攝像機等設備,除此之外,飛機機頭的傳統前視紅外搜索轉塔中還裝有激光指示/照射器和測距儀。火控系統可通過頭盔控制。武直-10原型機配備了類似於AH-64D的現代化目標捕獲指示瞄準具/飛行員夜視傳感器(M-TADS/PNVS),不過目前在役武直-10都未裝該設備。
得益於模塊化設計和GJV289A標準數據總線體系結構(中國版MIL-STD-1553B),武直-10可以掛載各種俄羅斯和西方武器。武直-10的內置武器為安裝在機頭下方的自動機炮,武直-10可安裝三種機炮:中國自主研製23毫米炮、中國仿製的2A72 30毫米炮以及仿製的25毫米M242“巨蝮”鏈炮。此外機頭炮塔中還可安裝一門榴彈發射器和兩挺機槍。
生產型安裝的是23毫米炮
武直-10機身兩側短翼上各有兩個掛架,每個可掛載多達四枚的反坦克導彈。這些導彈包括中國自主生產的HJ-8、HJ-9和HJ-10“紅箭”系列導彈。儘管“紅箭”具備反直升機能力,但武直-10使用的空空導彈主要還是TY-90。武直-10也可以掛載直徑從20毫米到30毫米之間的各種火箭巢,直徑130毫米的彈藥則需單獨佔用一個掛架。
武直-10發射火箭
武直-10的短翼也可掛載500公斤自由降落式炸彈,或7.62毫米、12.7毫米和23毫米炮機槍機炮吊艙。
節選自:英國《空軍月刊》14年10月刊文章《CHINESE ATTACK HELICOPTERS》
原作者:雅各布·Fojt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