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那些小時候經常令父母頭疼的孩子們,長大後往往活得更精彩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綜合

文丨木棉媽媽

有人説人生的路很長,需要一步步踏實走,也有人説一生改變命運的機會不多,關鍵的點一定要把握好!

兩種説法都很有道理,人生路上需要腳踏實地,可人生路上選擇同樣重要。作為父母,我們希望未來孩子有出息,就算沒什麼大的作為,但我們也希望孩子生活是幸福的,作為父母,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那麼就學着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去體驗吧!

為什麼她不要我挑的水杯?

有一次跟朋友逛街,她給女兒選水杯,選好之後她以為女兒一定很喜歡,興高采烈地要結賬,結果發現女兒手裏拿着另一隻水杯。

朋友很生氣:我都替你選好了,你為什麼不要這個?我這個水杯性價比很高,你看看你手裏的水杯,都有舊了,肯定是在超市放的時間長了。

而朋友的女兒卻堅持要自己選擇的水杯,最後朋友生氣了:你到底還買不買水杯?不得已,朋友的女兒只好放下自己選的水杯,然後拿起朋友選的水杯去結賬。

那天朋友很生氣:這孩子一點都不聽話,我都選好了,還跟我頂嘴!

在我們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場景有很多,而這種場景多半以父母的勝利告終,末了,父母還會抱怨:這孩子真是不聽話,一點都不體諒父母!

那些令父母頭疼的孩子,其實更有主見

表妹小時候很喜歡反穿鞋子,那個時候表妹有三四歲吧,經常跟在我屁股後面玩兒,我問姑媽:為什麼不讓她正着穿呢?

姑媽説:這是她自己穿的,讓她穿吧,到時候她會知道應該正着穿鞋的!

現在表妹在上研三,大學考研的時候考了專業第一,我發現那些小時候想法多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出色,因為這類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現在很多家庭都贊同快樂教育法,認為讓孩子快樂長大,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兒,其實這類家長忽略了快樂教育的本質,快樂教育並不是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快樂教育法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在枯燥的學業中給孩子一點快樂的感覺。

不會選擇的人,人生就輸了一半

“你覺得我應該怎麼做呢?”

有個閨蜜總是想法搖擺不定,那時候決定考教師資格證,結果總是以忙為藉口就延誤了考試時間,後來相親,本來她沒有那麼喜歡那個男生,可是閨蜜的媽媽認為這個男孩兒人不錯,錯過了可能就遇不到更好的了。

最後閨蜜説:那行吧,如果以後我過得不幸福,那就怪你了!

也有的人,可能小時候總是討好父母習慣了,造就了一種討好型人格,做選擇前總是在考慮:我這樣會不會讓別人不開心?長期以來就沉浸在考慮別人感受當中,總是無法真正遵從自己的內心,所以就常常過得不快樂。

那些有想法、有主見的人,未來才能活得更加精彩。在我念中學時看到過一篇採訪,採訪對象是一個年輕女孩兒,也是集團CEO。

記者這樣形容女孩兒的眼神:她看着我的時候,好似我是一塊可口的蛋糕。

女孩子大學期間跟一個牙醫戀愛,後來為了更好的發展跑到南方,每一步她都有自己堅定的信念,也敢於為了自己的想法去努力。

我們所缺乏的不就是這種主見和勇氣嗎?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可以為自己擋風遮雨的人,但抱歉,這樣的人不存在,父母也無法給你一輩子的保障,所以能依靠的還是自己。

父母們也要知道: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而孩子的一生中總要面臨無數的選擇,怎樣過好這一生?選擇很重要,所以,我們要學着放手,學着去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決定。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裏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