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忍不住打罵孩子,會傷了孩子心,學會ABC情緒管理法不發脾氣
李媛最近一直在忙公司的事情,圍着公司轉了好幾天都沒能好好休息。今天提交方案的時候被老闆罵了一通,整個人的情緒都是處於一種”低氣壓”的狀態,讓人很壓抑。
正好第二天是週末,李媛在家裏休息。睡醒之後來到客廳,家裏的孩子正好在客廳玩耍,爺爺奶奶在廚房做飯。
李媛轉眼倒了個水,就聽到弟弟撕心裂肺的哭聲。這時候李媛的內心就已經開始有一絲的煩躁了,走到孩子面前就開始指責哥哥沒有照顧好弟弟,不會謙讓弟弟。
這時候哥哥也開始委屈的想哭了,也開始頂嘴跟媽媽説:”你就是在偏心弟弟,你為什麼不問他為什麼哭?我討厭媽媽!”
李媛聽到孩子的指責已經開始怒氣中燒,指着孩子就罵道:”你怎麼回事?有這樣跟媽媽説話的嗎?你是要氣死我是嗎?”甚至差點動手打了孩子。要不是廚房裏的爺爺奶奶出來阻止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從這次的爭吵之後,李媛發現自己家的孩子跟自己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了,兩人在家幾乎沒有任何交流。從李媛和孩子爭吵過後就後悔了,當天晚上孩子的爸爸也説她的情緒太失控了,不應該不問緣由就對孩子生氣,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面對多方的壓力,家長的情緒也會有難以控制的時候,每每到這個時候,遭殃的還是孩子。但是,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家長,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傷害,也會讓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家長需要學習一生的課程,尤其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要隨意對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緒是對孩子的尊重。
孩子不是你宣泄情緒的工具,不要隨意對孩子生氣
很多家長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是受了氣不能夠得到發泄的時候,回到家裏孩子就成了家長宣泄情緒的工具。
錢紅林説過:“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發火並非孩子的緣故,孩子很無辜的。父母要學習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要經常反思,做壞情緒終止者。”
不久之前,上海浦東新區盧浦大橋發生一起跳橋事件。原因是因為名男孩在車裏與母親發生爭執,一氣之下衝出後車座,縱身跳下盧浦大橋,當場身亡,釀成悲劇。
這件事情的發生不就是在給眾多的家長一個警示嗎?事情發生以後,男孩母親當場跪地大哭,但是120救護車趕到時男孩已無生命體徵。因為一時的衝動,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發生爭執,結果連後悔的餘地都沒有。
孩子不是家長宣泄情緒的工具,身為成年人,也身為孩子的家長,就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意的對孩子生氣。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負責,同時也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
情緒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不是隻有對孩子生氣才是在教育孩子
孩子平時調皮搗蛋的時候,家長總是會教育自己的孩子。最為簡單的方式就是對着孩子生氣,因為這樣能讓孩子最快的安靜下來,變得乖巧聽話。家長也自以為自己在孩子的面前樹立住了威嚴,其實這只是教育孩子最為愚蠢的一種方式罷了。
其實情緒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隻有對她生氣才是唯一的解決方式。你經常把生氣當做解決孩子問題的方式的,只會拉遠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我家孩子幼兒園就有一個小朋友和家裏的關係非常的差,平時別的小朋友一問到他爸爸媽媽的時候,他説出了我們難以置信的話。他告訴他的小夥伴説:”我沒有爸爸媽媽。”
老師告訴我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我覺得這孩子的行為也是比較的符合孩子心理現象的。老師告訴我説:”這孩子在家裏老是被家裏人又打又罵,好幾次來學校身上都帶着傷口,我們勸了家長很多次一點用也沒有。”
在長期的打罵下生活的孩子,體會不到愛的孩子,怎麼會承認自己家人的存在呢?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也是理所當然的。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緒交流不僅限於打罵,情緒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家長要找到合適的方式去對待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更多的愛。
家長應該學會A-B-C情緒管理法,遠離雞飛狗跳的生活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所創立的,情緒ABC理論中,“A”代表的是“發脾氣的原因”;"B"代表的是家長對於身邊事物的看法;“C”代表的是家長的“壞情緒和壞行為”。家長要怎樣很好的使用A-B-C情緒管理法呢?
1、 找到自己發脾氣的原因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生氣,家長也是一樣的。家長在發現自己很煩躁開始生氣的時候,應該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要生氣。
李文道説:“人類的大腦分為生理腦、情感腦和思維腦,其中,生理腦掌管着人類的根本機能,比如呼吸、心跳、運動、早期感覺系統等,但不能控制人的情緒。當雙方發生激烈衝突時,頭腦就會空白,生理腦會控制我們,激發人們或戰或逃的本能反應。”
所以家長髮現自己情緒即將失控的時候,就應該及時的停下來,讓自己安靜的思考一下自己生氣的點在哪裏,這樣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就會多一分理智,這樣就能儘量避免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出現了。
2、 對自己身邊的事物有一個積極的看法
阿爾伯特·艾利斯的一句名言是ABC理論理念上的起點:“人不是被事情困擾着,而是被對這件事的看法困擾着”。
當我們的情緒因為身邊的環境事物變壞的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宣泄口。我們經常把這個宣泄口轉向相對於我們而言更為弱小的人和事,家長也會把這樣的情緒轉移到我們孩子的身上,這就是在對孩子無形的傷害。
所以家長要想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就不要把對身邊事物的壞情緒帶到孩子的身上,要對身邊的事物有一個積極的理解方式,儘量避免消極的情緒出現。
3、 控制和駕馭自己的情緒
李文道認為,真正的家和萬事興,至少每個成員都可以自由表達情緒,並且是不帶攻擊性地表達情緒。“情緒表達只要對自己無害、對他人無害,就是一種適合的方式。每個人適合的情緒宣泄方式不一樣,不帶攻擊性是表達情緒的底線。”
能夠自由的控制和駕馭自己的情緒才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表現,總是在生活中不停地隨意對孩子發脾氣的家長才是最失敗也是最失職的家長。
壞情緒一般都具有破壞力和對外界和自身的殺傷力,這樣的行為不僅僅會影響家長自己的正常交際,還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在自己情緒即將失控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自己的後果,這樣的思考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冷靜,也能做出更加正確的行為。
瑩媽寄語:孩子經常生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家長經常的情緒失控就是對孩子的失職和自己的不負責任。無論是面對孩子還是面對我們身邊的人事物,能夠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是對整個家庭對孩子最好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