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幾種媽媽帶大的小孩,往往更易走歪,“鏡子效應”毀了三代人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綜合

作為和孩子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媽媽就是他們的一面鏡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其性格、行為習慣產生影響,並可能伴隨其一生。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老人常説“慈母多敗兒”,顧名思義就是心軟慈愛的媽媽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雖然這是一代代古人總結出的教子經驗,但是卻被現代教育學家推翻,並不是毀掉孩子的真正原因。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王姐在生完孩子後就辭職在家,成為了一位家庭主婦,每天的生活都圍繞着柴米油鹽,以及孩子的大小事。

許是家裏的繁雜事太多,又或者是長時間封閉在單一的環境裏,隨着孩子的不斷長大,原本性格就有些急躁的王姐,脾氣也越來越大,自打兒子樂樂記事起,媽媽就一直是“河東獅吼”的形象。

日常,樂樂將水打翻潑到了地上,必然少不了媽媽的一頓罵,作業遇到難題算不出,可能還會遭到體罰,而類似的經歷,數不勝數。

長時間處於這樣的成長環境,樂樂的脾氣在潛移默化中也隨了媽,遇到問題喜歡通過吼叫、動手來解決。

在小學的時候,雖然在學校經常惹事,但都無傷大雅,可是進入青春期之後,樂樂逐漸和社會上的小年輕玩到了一起,最終走了歪路。

看着年少被關的兒子,王姐痛心不已,認為孩子不成器,但殊不知,樂樂能有今天,卻是她一步步推進的。

這三種性格的媽媽易養廢孩子

1、暴力解決問題

隨着生活中的雜事不斷增多,不少媽媽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有時候會控制不住情緒,淪為情緒的“奴隸”。

尤其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反應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發泄情緒,有時候破口大罵、武力相對都是常見的事情。

可是媽媽這樣的教育方式,非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將孩子推向兩個極端:懦弱自卑或乖張暴戾,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李玫謹教授曾表示,那些後來誤入歧途的孩子,除了自身的劣根性,更多的被父母用暴力手段對待過。

2、控制慾太強

沒有一位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因而作為過來人的她們,希望能給孩子規劃出“正確”的道路,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

雖然這份愛子之心可以理解,但是不乏一些媽媽打着愛孩子的旗號去控制孩子,強制要求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剝奪其選擇的權利,使其失去獨立的人格。

而這類孩子可能在媽媽的管控及“關愛”下還能正常生活,但是一旦脱離控制,則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走好腳下的路。

3、無原則溺愛

人們常説,對孩子的愛要有原則,否則,那不叫愛,叫傷害。

如果媽媽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縱容孩子犯錯,並在其犯錯時還處處維護,可能會讓他失去基本的是非意識,變得自私自利、懶散無紀、驕橫乖張、目無尊長,從而變成一個品格失敗的孩子。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一個男性假駕照開車被罰款,最終被罰了5000塊錢,而且拘留了15日。看到這個處罰結果,媽媽説了一句話讓全場人都啞然不已。

“你們太過分了,他還是個孩子,才31歲!為何你們罰那麼重?”

31歲的成年男性犯錯,媽媽用一句“他還是孩子”來為其開脱,聽起來是不是有些滑天下之大稽,然而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似乎經常聽到類似的話。

作為和孩子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媽媽就是他們的一面鏡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其性格、行為習慣產生影響,並可能伴隨其一生,因此,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對其成長意義重大。

“鏡子效應”毀了三代人

不知道大家聽説過“鏡子效應”沒有,它主要用於人際關係中,你怎麼對別人,別人就怎麼回敬給你。

其實,它放在親子教育中同樣適用。

央視曾經出過一部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花了10年時間策劃,2年拍攝而成,主要講了四個孩子因輟學陷入困境,走投無路的父母將孩子送入武漢一所特殊學校接受長達81天的培訓和心理干預。

在此期間,家長也要接受6天的“上崗教育培訓”,學習怎麼擺脱為人父母的困惑無助。

看完整部紀錄片,我們大約可以窺見中國式家庭的縮影,乖張叛逆的孩子+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的父母。

整個傳達的觀念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庭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每一個家庭中的教育者都脱不了干係。

確實,人們常説“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的行為舉止,甚至是一種觀念,會經過無數面鏡子的折射,一傳十、十傳百給孩子。

更為可怕的是,“鏡子效應”往往會影響三代人,父母——子女——子女的子女,一代代傳承下去,如果父母這一關沒有做好,那麼對子女造成的負面影響,會再次報復到子女的孩子身上,而這一切的惡果,也會反噬到父母身上,最終形成惡性家庭閉環鏈條。

尤其是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更大一點,中國台灣心理學家博士洪蘭女士説,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父母應當如何教育孩子

1、樹立榜樣

身教重於言教,想要讓孩子成長為高品質的人,父母首先要注重自己的修養,樹立威信,做好榜樣,畢竟,一個只顧吃喝玩樂,什麼事情都不問三不知的家長,很難養出常人眼中的好孩子。

2、制定規則

在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在人生的岔路口,他們往往不知道怎麼選擇,因此,父母一定要讓他們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不能做,該做不該做。

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給他們制定規則,必須要讓他們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只要這樣,才會將“教訓”深刻在他們心裏。

3、獎罰制度

恰到好處的表揚是親子溝通的潤滑劑,父母的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使其不斷進步。

但是,孩子犯錯了也一定要懲罰,讓他們在受罰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從而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修正錯誤。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獎罰制度必不可少,不過,不可過輕或過重,前者會讓孩子意識不到錯誤,而後者可能會傷害到他的自尊心,無論是獎還是罰,其程度都需要孩子的具體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