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談香港選委會選舉:開啓香港良政善治新篇章
9月19日,在香港會展中心投票站,選民在排隊投票。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9月19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行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這是香港特區完善選舉制度後舉行的首次選委會選舉。內地和香港專家學者接受記者採訪表示,這是一場符合“一國兩制”初心、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有利於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選舉,充分展示新選舉制度的優越性,將進一步推動香港由亂轉治、由治及興,開啓香港良政善治新篇章。
“新選舉制度具有更加顯著和優越的民主正當性基礎,也更能代表香港整體民意及良政善治的制度理性。”北航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表示,一個優良的治理體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支忠誠和賢能兼備的管治隊伍,“愛國者治港”的核心訴求正在於此。香港新選制從制度理性和法律規範上杜絕了極端勢力參選和顛覆民主,保障了香港“一國兩制”的制度安全及管治體系的忠誠有為。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港澳研究室主任張建分析認為,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在過去20多年經歷了循序漸進、發展變革的過程。一是代表性來源擴大。從迴歸祖國前行政長官推選委員會主要由政商界400人組成,到迴歸之後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由四大界別800人再到1200人組成,再到這次的選舉委員會由五大界別1500人組成。從數字上最直觀地看到選舉委員會組成代表性的擴大、民主成分的增加。二是選舉委員會功能的擴大。選舉委員會從原來只選舉產生行政長官到此次選舉制度改革後增加賦權,不僅要提名並選舉產生行政長官,還要負責提名全部立法會議員候選人並選舉產生部分立法會議員。
張建説,這次選舉委員會選舉適應了香港社會結構的變化,增加了基層的代表。同時還體現香港納入國家治理體系、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變化,比如大幅增加了全國性團體的代表,新增了內地港人團體的代表。總的來説,這次選舉與香港的基層民生、發展前途、國家安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議題密切關聯,更加務實、更加接地氣,體現的是一種良性的選舉。
香港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副總監周文港表示,選委會制度的重構與成功實踐,是香港選舉制度完善和民主發展的重要一環。新選舉制度以對香港特區選委會重新構建和增加賦權為核心進行總體制度設計。選委會具有更大的代表性,更好代表國家利益和香港整體利益。增強選委會代表性,使其突破某個界別、某個地區、某個團體的利益侷限性,行使選舉部分立法會議員職能,可以補充原有制度下功能組別和分區直選代表性的不足,使立法會更好地代表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
周文港表示,通過完善選舉制度,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有望從此擺脱政治爭拗的羈絆,走出政治泥沼,有條件集中精力抓經濟、謀發展,破解困擾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和民生問題,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實現良政善治,為廣大市民謀取更大的福祉。(記者 程龍 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