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兵人以心換心巧解“心結”,幫新兵告別“玻璃心”

特長突出的“好苗子”內心卻敏感而脆弱,帶兵人以心換心巧解“心結”——

幫新兵告別“玻璃心”

■解放軍報記者李建文通訊員沈惟傑魯泰來

帶兵人以心換心巧解“心結”,幫新兵告別“玻璃心”

插圖:唐建平

“這個成績來之不易。年底的全旅比武,我想再衝刺一下,爭取更大的突破。”日前,北部戰區空軍某旅新一輪軍事訓練考核結束,看着提升明顯的考核成績,新兵李飾龍激動不已。

連隊指導員徐喆告訴記者,下連之初,李飾龍可不是這個狀態。

此前,在該旅組織的一場“官兵風采大賽”中,李飾龍憑藉音樂特長斬獲亞軍。頒獎結束後,手捧獎盃的他看起來卻並不開心。

細問之下,李飾龍道出苦惱:“指導員,我總得不到身邊戰友的認可。”

李飾龍的話讓徐喆感到既意外又詫異,因為在他的印象中,李飾龍堪稱素質全面:身體素質好,羽毛球、乒乓球都打得不錯,還有一副好嗓子,是大家公認的文體骨幹。這樣的“好苗子”,怎麼會得不到大家的認可?

“只能表揚、不能批評,一指出他的問題就‘懟’班長。這樣的兵,誰能認可?”原來,李飾龍這個“潛力股”,在班長談振眼中,卻有點任性。

事情要從連隊此前組織的裝備實操訓練説起。訓練中,李飾龍幾次模擬測試成績都不理想。為鞭策他提高成績,談振每次講評時都會直言不諱地指出問題,這讓從小倍受家人疼愛、成長環境順風順水的李飾龍很難接受。

因為性格要強,訓練中遇到瓶頸,李飾龍總是固執地認為,自己的方法沒有問題,只要多加練習,成績就一定能提上來。但在班長談振看來,“方法不對,努力白費”,這才是李飾龍訓練成績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

在這樣的“拉鋸”中,屢屢受挫的李飾龍漸漸沒了最初的雄心壯志,自我要求逐漸放鬆,與身邊戰友也愈加疏遠。

“新生代官兵大多能力突出、愛表現自我,但其內心往往敏感而脆弱。尤其在進入新環境後,更渴望得到身邊戰友的認可。”徐喆深有感觸地説,不少新兵既是發展潛力巨大的“好苗子”,但又有一顆難以抗壓的“玻璃心”,必須通過各種磨礪,幫助他們把“玻璃心”煉成“鋼鐵心”。

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徐喆對症下藥,與談振促膝長談。“在我們眼中看似尋常的一次問題講評,對新兵來説可能就是一種否定。不同的成長經歷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想法,‘硬碰硬’只會適得其反,必須學會換位思考,以心換心才能點燃兵心……”徐喆語重心長的一番話,讓談振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不是“兵難帶”,而是自己“不會帶”。

換位想一想,方法自然來。一次班務會上,談振提議大家敞開心扉,開一場“吐槽大會”,講講彼此的缺點,提提改進的建議。不少新兵踴躍發言,氣氛漸漸活躍起來。

“班長,你心眼挺好,就是平時總板着一張臉。訓練時一看你的表情,我心裏就發慌。”看大家講得坦誠深入,李飾龍也説出了自己的心裏話。

這正是談振想要的效果。見原本默不作聲的李飾龍打開了話匣子,談振坦誠地認領了自己的問題:“訓練場上的嚴格,是為了戰場上的過硬。我迫切希望大家都能快速成長為‘響噹噹’的兵,但在方式方法上確實有些操之過急……”

“班長,你能原諒我嗎?以後我再也不跟你對着幹了。”班務會結束後,李飾龍悄悄地對談振説,回想起自己每次面對批評時條件反射般的牴觸,他意識到自己確實做得不對。

“你學歷高、有特長,應當相信自己在訓練場上也能綻放光彩。戰爭是血與火、生與死的較量,對軍人來説,強大的內心甚至比過硬的技能更重要。”談振語重心長地説。李飾龍聽得頻頻點頭。

那個結在兩人心裏的疙瘩,就此解開。

從地方青年成長為一名合格戰士,有些心裏的坎必須邁過。此後,談振與李飾龍結成幫帶對子,一個細心地講、耐心地教,一個認真地學、刻苦地練。

為了提高訓練成績,李飾龍主動自我加壓,手指練得傷痕累累也“不叫苦、不喊停”。在方法對路的基礎上勤學苦練,李飾龍的訓練成績不斷攀升。

“他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兒,終於又回來了。”看着李飾龍的點滴變化,徐喆欣慰地説,只要善於發現新兵身上的閃光點,為他們搭建施展自身才乾的平台、創造樹立自信的機會,他們就能在實現自身價值中積極轉變,給帶兵人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親歷者説

常給思想“換個座兒”

■北部戰區空軍某旅政治指導員徐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新生代官兵個性鮮明、特點突出,內心深處都在呼喚成長價值的實現。許多像談振一樣的帶兵骨幹,都曾有過這樣的感慨:現在的兵和我們那時大不一樣,“餓了遞饅頭、困了塞枕頭”的“老套路”,已無法滿足新時代官兵的內心訴求。

“共情是引起共鳴、達成共識的一座橋樑。”身為一線帶兵人,必須學會換位思考。常給思想“換個座兒”,把自己放在新兵的位置上,多想想戰士的難處與苦楚,少一些“貼標籤”和“想當然”,才能與新兵的內心世界同頻共振。

帶兵人要答好新時代的帶兵難題,必須走到新兵身邊、走進新兵心裏。只有多用信任的眼光、欣賞的眼光、發展的眼光看待新兵,將心比心、換位共情,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解答他們的所疑所惑;只有搞清楚心結所在,才能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渴望什麼,進而找準合適的帶兵方法,幫助他們敞開心扉、擁抱集體,凝聚成情同手足、親密無間的戰鬥集體。

帶兵人以心換心巧解“心結”,幫新兵告別“玻璃心”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23 字。

轉載請註明: 帶兵人以心換心巧解“心結”,幫新兵告別“玻璃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