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迴歸25載 香港創科發展穩步向前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社香港6月28日電 (記者 劉辰瑤 韓星童)迴歸以來,尤其是近十年,香港創科發展成績斐然,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及特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正朝着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目標穩步邁進。

圖為香港科學園。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在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邱達根看來,由官方主導全力推動創科發展,要追溯至2015年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成立,隨之投放大量資源。根據創科局公佈的數字,本屆特區政府自2017年以來,已投放超過1300億港元,循八大方向推動創科發展。

“儘管香港的起步較內地城市相對慢,但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邱達根認為,其中一大亮點是,目前香港有十多間“獨角獸”企業,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獨角獸”一半由大學走出來,另一半則由香港傳統行業如金融、旅遊等發展出來,這同時證明香港具備科研優勢,又在多個優勢領域具備國際領先的行業標準和國際信譽。

與此同時,社會認知和氛圍也在逐步改變,“越來越多的青年願意將進入創科領域納入職業發展選項。”邱達根説。

圖為創新中心內的開放式公共空間。 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同時“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作為香港創科發展最重要的基建之一,香港科學園正承擔着這份使命。

“香港要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必須在時機、地理環境及人才三方面創造利好條件。”站在香港科學園地標“金蛋”前,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李帆風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上述政策及國家大力推動創科發展,便是香港必須把握機遇的好時機;與深圳相連,未來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等都將助力香港創科發展;香港有5所躋身世界百強的大學、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等,都在為香港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人才。

過去幾年,中國移動在香港科學園內設立的“聯創+”香港5G開放實驗室已為無數境內外科技通信企業提供了測試及培訓服務,除香港外,還在瑞典與美國設有同類機構。李帆風認為,在國家新的發展格局中,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創科發展,加上特區政府大力支持北部都會區的規劃,香港必定能夠融入國家大局,同時逐漸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香港要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必須在時機、地理環境及人才三方面創造利好條件。”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李帆風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位於香港科學園主幹道入口處的光大香港創新中心,是香港首個由中資企業與香港科學園合作的集企業孵化與企業加速成長為一體的非牟利項目。據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兼光大香港創新中心首席執行官王毅喆介紹,光大控股在光大集團的幫助下設立的光大香港創新中心以培育優秀科創企業為核心,透過企業孵化器、創投基金、行業研究院及頂級專家顧問團等方式,在全方位助力企業成長的同時打造中資企業支持香港科技產業朝高質量發展。

記者在現場所見,創新中心內有大面積的開放式公共空間供初創公司之間進行交流,亦有幾個小型封閉式辦公室為部分有技術機密性的公司所設,目前有約10家本地企業落地孵化器內,大多為高學歷科研人員組成的創業團隊。

初創公司、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Simbury已入駐光大香港創新中心,主席楊美基博士曾在美國、歐洲國家、中國台灣等頂級半導體公司擔任管理職位,五年前看準香港的創科前景返港發展。 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初創公司、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Simbury便已入駐其中,主席楊美基博士曾在美國、歐洲國家、中國台灣等頂級半導體公司擔任管理職位,五年前看準香港的創科前景返港發展。楊美基博士感受到過去多年來特區政府對創科的大力扶持,以及中央政府所提供的機遇,“這一兩年,中央通過央企、國企在港平台,給予初創企業發展空間。”他認為,香港儘管人口少,卻背靠內地龐大的市場,同時面向國際,有足夠的吸引力吸納行業頂尖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