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矚目的“拜普會”須細品味慢回味
尚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助理、副研究員
6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拜登如期於瑞士日內瓦舉行會晤。儘管會晤比預計提早結束,但雙方均認為會談“氣氛友好、具有建設性,有利於相互理解”。此外,兩國元首就戰略穩定問題發表聯合聲明。在世紀疫情、百年變局和俄美關係“差無可差”的背景下,普京疫後首次出行海外,拜登執政後首次與普京“交鋒”,全球矚目的“拜普會”須細品味慢回味。
喊話不全衝對方
“不抱期望”“沒有幻想”“不會突破”……是峯會前雙方高層、學界和媒體釋放出的明顯信號。儘管兩國高官前期互動密切,對峯會籌備充分,但都不約而同地竭力壓低預期,甚至有意喊出“狠話”。這不僅僅是因為處於“關係最低谷”的俄美仍在相互示強、彼此試探,更是在於雙方深知,歷史上俄美總統數次試圖“重啓”關係非但無果而終,反致雙邊關係一次次下探。雙方對此均有着不快的記憶,因此極力避免本次會晤再度“高開低走”。
從某種程度來説,低預期絕不僅僅是説給對方聽,也旨在安撫兩國國內反對俄美改善的政治力量;不僅僅是為峯會可能產生的不可預測性做足鋪墊、為自己留有餘地,更是向異常敏感、密切關注“拜普會”的國際社會傳遞放鬆和降温的信號。實際上,雙方對此次“不平凡”“不容易”的會晤有着異常冷靜的前期評估,恰恰表明俄美關係正擺脱某種情緒化因素的困擾,逐漸迴歸理性。
意義不全看成果
因雙邊關係積怨過深,首腦峯會未達成任何突破性協議實屬意料之中。作為此次會晤的最大看點,兩國元首就戰略穩定議題發表聯合聲明,重申“核戰爭沒有贏家”;計劃展開全面的雙邊對話,為未來軍備控制和風險緩解措施奠定基礎。此外,雙方同意就網絡安全、戰俘交換和軍控等問題展開磋商,北極合作被“廣泛而詳細討論”,這些或將成為俄美進一步合作的支點。但“拜普會”所承載的意義無法完全通過會晤成果展示出來:
首先,在俄美關係裏,美國始終是掌握主動權,決定雙邊關係上線與底線的一方。拜登主動邀約普京並竭力促成此行,這本身就標誌着美國出於穩定國內和對華競爭的考慮,其對俄政策正在發生着某種重要且微妙的變化。
其次,在中美世紀博弈加劇、陣營化風險不斷上升、大國互動錯綜複雜以及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兩大國總統竭力克服困難赴會,展示出雙方欲改變雙邊關係現狀的強烈意願。正如美學者托馬斯·格雷厄姆所言,“總統的任務是互相審視,傳達立場,以便為進一步緩和及可持續對話確定方向。在目前的關係狀態下,這已經是一個積極的步驟。”
第三,會談不僅聚焦俄美雙邊關係,還討論了“面向全世界的關鍵問題”,議題之廣泛與靈活前所未有。兩國領導人在關於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中已指出,“即使在緊張時期,雙方也能在實施共同目標方面取得進展”。瑞士聯邦主席也表示,“在全球困難時期,(會晤)使我們對世界政治領域充滿樂觀和希望。”
影響不只在當下
關於普京,拜登曾有句名言:“我注視着你的眼睛,但看不到你的靈魂”。此番會晤雖難讓兩人心靈交匯,但普京表示與拜登“設法找到了一種共同語言”。對峯會的評估不應只停留在表面和當下,還須將其放在未來長時段中分析觀察。
一方面,俄美元首峯會後兩國大使或將返回各自崗位。近年互逐外交官導致雙方使領館工作幾近停擺的現狀將得以有效改善。恢復溝通渠道不僅可避免俄美相互誤解,也意味着兩國將有更多專業人士從事專業工作、跟進首腦峯會的成果與共識,更符合美國對俄建立“穩定、可預測關係”的期待。比起峯會本身,未來雙方如何進一步互動將更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俄美元首峯會或帶動俄羅斯與歐盟和北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據悉,美副國務卿紐蘭將立即與歐盟和北約代表討論“拜普會”成果。作為風向標,美國對俄立場的鬆動可能促使俄歐關係在一定程度上鬆綁。美國放棄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制裁就是例證。北約副秘書長也表示:“(美俄峯會)將為北約與俄進行更具建設性互動找到解決方案。”
總體看,首腦會晤雖邁出了俄美關係走出危機的第一步,但並不能掩蓋和消除雙方在民主、人權、烏克蘭問題甚至是戰略穩定具體議題方面存在的嚴重分歧,這也是俄美關係始終難以逾越的溝壑。對於中國議題,普京會前接受採訪時強調中俄建立了高度信任與合作關係,俄方也表示若俄美峯會提及中國將與中方通氣。全面、客觀、冷靜和持續地看待、評估和觀察俄美首腦峯會及雙方後續行動,對中國來説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