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靠山吃山到端上“綠色碗”
河南商報訊(記者宋紅勝)剛剛結束的五一假期,讓新鄉輝縣市的五龍山風景區遊客爆棚。滿目翠綠的景象,讓人難以想象這裏10年前還是千瘡百孔的礦坑。
10年間,五龍山是如何實現“蜕變”的?
俗話説,靠山吃山。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五龍山的村民靠着開山採石過上了富日子,採石企業一時間竟達28家。無序、無度地開採致使生態環境急劇惡化。2010年,輝縣市政府果斷出手,將五龍山礦區內的採石企業全部關停。
輝縣市藉助社會資本,在對廢棄礦山進行綜合治理的同時,明確了“就業、轉型、致富”的發展方向。
2020年11月,五龍山響水河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入選全國首批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典型案例。
五龍山的華麗轉身,讓村民從吃開山採石的“灰色飯”,到端上了修復生態的“綠色碗”。而這,僅是輝縣市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
該市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景則景”的原則,高標準編制了《輝縣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規劃》,共設立68個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此外,該市還積極引導企業創建綠色礦山。
近3年來,輝縣市68個生態修復治理項目主體全部竣工,投入資金約7.9億元,修復治理面積2.9萬畝。在廢棄礦山上,新栽植的80萬株雪松、側柏、大葉女貞等各類樹木鬱鬱葱葱。
“如何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豐收,還需持續發力。”輝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韓海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該市在露天礦山治理整頓工作上不斷探索創新,促進礦業經濟全面高質量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贏”發展。
作者:宋紅勝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