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滁寧牽手!十年,十年,又十年!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綜合

在牽手二十年後,滁州和南京又將進入十年的“蜜月期”!

早在2002年,南京都市圈打造之初,滁州就作為第一批“入圈”城市,正式牽手南京。

這二十年,滁州堅持向東看,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羣,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一路高歌猛進。2020年,滁州GDP躋身全省第三,成為名副其實的安徽“第三城”。

時至今日,隨着國家發改委《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的出台,這兩座毗鄰的城市將再結對十年,共同開啓共建、共融、共促、共治、共享的合作新徵程。

未來十年,滁州前景可期。

2020年7月,南京市浦口區與滁州市南譙區約定圍繞滁河建立聯合河長制。圖為跨界河道風景。浦口區委宣傳部供圖

從“近鄰”到“緊鄰”

滁州與南京地域相連、經濟相融、人緣相親、文化相通,正基於此,滁州與南京的合作由來已久。

2002年,南京都市圈打造之初,滁州就是第一批“入圈”的城市。近年來,滁州一直堅持向東看,尤其是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後,滁州加速融入長三角,推進與南京同城化,兩座城市之間的交往合作愈發密切。

官方交往,可窺一斑。

2021年5月27日,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率隊赴南京江北新區;6月3日,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率隊赴南京市浦口區考察調研。

一週之內,滁州市黨政主要領導兩赴南京對接合作!

2020年以來,滁州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八赴南京,高位推進合作事項。

往來頻次之高,前所未有!

正在建設中的滁寧城際鐵路。來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

曾經,因為滁河的地理分割,滁州南譙區、南京浦口區這對一衣帶水的鄰居只能隔水遙望,要想“親密接觸”需費一番周折。如今,大橋貫通東西,南譙、浦口過橋便到。

近年來,在公路方面,寧滁兩地跨省公交早已實現無縫換乘,公交卡刷卡互聯互通;前不久,兩地交通一體化工程——104國道南京北段改擴建工程汊河大橋東半幅主橋順利合龍,年底即將建成通車。在軌道交通上,目前從滁州乘坐高鐵只需不到20分鐘即可抵達南京。此外,備受期待的寧滁城際鐵路滁州段已開工建設3年,南京段即將開工。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浪潮中,滁寧必將在“你來我往”中,跨越地理界限,從近鄰走向“緊鄰”。

貫通滁州南京的黑紮營大橋效果圖。來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合作越來越深

今年6月28日,滁州市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正式掛牌。這是滁州市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與滬蘇浙等高對接的務實行動。

“浦口-南譙”和“頂山-汊河”,滁州這兩塊省際毗鄰地區的名稱,從曾經的“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變成如今的“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

人民網注意到,早在2019年5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了探索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的6個區域中,其中頂山—汊河、浦口—南譙2個即是寧滁毗鄰地區。同年10月,南京市黨政代表團赴滁州市考察,兩地簽署了共同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滁州來安縣與南京江北新區、滁州南譙區與南京浦口區則分別簽署了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共建框架協議。滁寧一體化按下“加速鍵”。

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加持下,寧滁兩地充分利用區位、資源、環境優勢,深入合作。滁州市大力發展蘇滁產業園、汊河工業園、滁州市開發區等,以建設承接南京產業轉移新型產業園,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逐步發展為南京市規模最大的先進製造業承攬基地。

滁寧合作遠不止是產業。

夕陽下的滁河風光帶。人民網 李希蒙攝

滁河,發源於安徽肥東丘陵地區,逶迤東流,途經馬鞍山、滁州,最後在南京匯入滾滾長江。滁河是滁州的母親河,也是蘇皖、滁寧的界河。

近年,在生態治理上,滁寧兩地也在深化跨界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共築生態安全屏障,聯合開展跨區域執法檢查。

期待“1+1>2”

在張春龍看來,南京和滁州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地緣相親”關係,但由於省級行政區劃的差別及一些歷史原因,二者發展出現差異。兩地此番再次“結緣”,是一次衝破省、市行政區劃壁壘,從區域統籌角度再謀發展的一種嘗試。

作為如今的安徽經濟“第三城”,滁州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了3000億元,年均增速居安徽省次席。滁州經濟實力並不算弱,為何還要和南京結對?有媒體分析認為,滁州雖整體定位為皖中城市,但縣域面積較大,部分縣(市)在國家層面的規劃文件中被劃入了皖北地區。根據國家發改委印發的《促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包括安徽省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六市以及滁州市定遠、鳳陽、明光和六安市霍邱四縣(市)區域內的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和省級(際)合作共建園區。這也成為滁州成為此次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八市中一員的重要依據。

滁州市全椒縣,農村宅基地改革後,村民住進的新房。沈果攝。

相比之下,江蘇省會南京的綜合實力強大,去年在疫情影響下地區生產總值達1.48萬億元,具有較強的輻射能力。在前不久發佈的“2021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南京排名全國第6。張春龍認為,“近鄰幫扶”具有更多的優勢和條件,以南京和滁州為例,二者地理相近,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相差不大,具有合作共贏的天然優勢。

“這既是長三角一體化中一項具有實質意義的舉措,又是‘先富’帶動‘後富’實現共同富裕的生動案例,還是區域共同發展並率先實現現代化的一種探索。”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所所長、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春龍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

今年9月14日,滁州市黨政代表團到南京考察,兩市召開工作對接座談會。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提出共建、共融、共促、共治、共享,為兩地跨界合作列出“清單”。

具體看,這份“清單”提出,跨界區域合作要突出“共建”,務實推進浦口—南譙、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六合—天長跨界合作平台建設;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產業合作要突出“共融”,切實加強產業佈局、產業園區、農旅資源等方面的對接;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突出“共促”,確保軌道、公路等重點項目有力有序推進;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要突出“共治”,建立跨界水體協同治理新模式,實現上下游、左右岸聯防聯控、共建共治;高水平公共服務突出“共享”,深化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合作,讓兩地羣眾有更多獲得感。

“南京與滁州的結對幫扶,我們不能僅僅看到南京幫扶滁州,其實更多的應該從區域共同體的角度去審視。”張春龍分析,一方面,從南京都市圈的範圍來看,滁州已經是南京都市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都市圈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另一方面,從生態、交通、治理等方面來看,二者相互補充、協同發展,必然會產生“1+1>2”的效果。(人民網江蘇頻道、人民網安徽頻道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