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大,一生氣就打自己這是情緒飢餓現象,家長要重視
孩子的情緒總是陰晴不定,他們可以毫無緣由的哈哈大笑,但同樣也可以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大發脾氣,所以我們才會説,孩子是最真性情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完全不會有一絲的掩飾。
或許在生活中,許多家長還會遇到孩子因為情緒不穩定而做出自我傷害的行為,比如説一生氣就開始打自己或者咬自己的手指甲。
孩子一生氣就打自己,其實是"情緒飢餓"!
我閨蜜最近非常苦惱,因為她被孩子的反常表現給嚇着了。
有一次閨蜜到學校去接孩子下課,沒想到孩子一放學就拉着她去商場買玩具,説自己有一個玩具想要很久了。
但是閨蜜覺得孩子的玩具已經很多了,而且她也明白被人拒絕的滋味不好受,便開始輕聲細語地勸慰孩子,可是孩子就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緒當中無法自拔。
當他知道自己不能擁有心愛的玩具時就開始嚎啕大哭,索性把書包扔在地上,開始動手狂打自己耳光,並哭着對閨蜜大喊:"我討厭你。"
閨蜜是罵了也罵了,哄的也哄了,好話壞話都説盡,也都沒有起到什麼用處,最後只能灰溜溜地敗下陣來。
朋友告訴我,她認為孩子打自己的時候就是做做樣子,但孩子的巴掌也是很響、很用力地打在自己臉上,這既讓她心疼,又讓她感到很無奈。
聽完,我這心頭也是一驚,現在很多家長貌似都無法理解孩子因為情緒問題而導致的自殘自虐的行為,其實,孩子一生氣就狂打自己,是內心"情緒飢餓"的外在表現。
孩子動手打自己從表面看是屬於一種自虐行為,但這是一種長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的心理壓抑,反映了心理上自我防禦機制的消極保護性,也是抑鬱情緒的發泄。
一般相對成人而言孩子更容易產生"情緒飢餓",這是因為孩子在家庭關係中一直處於弱勢地位,隨着心智的逐漸成熟,孩子們獨立人格開始萌芽,他們開始主動在行為和心理上探索自我。
行為上他們會和家長對着幹,你説東她偏要説西;心理上他們渴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如何判斷孩子"情緒飢餓"?
首先情緒二字就是就是一個人受到刺激的時候,需要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暫時性的態度,大白話來講也就是説,人碰到順利的事情就會感覺到開心,碰到不順利的時候會感覺到悲傷,如果受到超出正常範圍的刺激,長久以來很容易引起情緒失控。
情緒飢餓也是有很多表現的,比如説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説孩子情緒失控時喜歡"自殘",比如説經常會哭會鬧。
1、容易被激怒
憤怒是個人的慾望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
許多孩子,由於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較差,衝動性較為明顯,因此常常在不該發脾氣的時候發脾氣,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兒生氣、大喊大叫。
2、情緒抑鬱
抑鬱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它是遭受挫折,面對巨大壓力等之後的沮喪和失望。孩子常常會因為一些細微的事情而引起憂愁和苦悶,常常感覺到孤獨、憂鬱,不願與其他人接觸,總是會給人一種孤苦伶仃的感覺。
3、暴力行為
當孩子的需求不被滿足或者得不到認可時,他們會突然對自己使用暴力,比如用力的打自己,或者是用指甲掐自己,用手揪自己的耳朵,這些行為都是父母能夠覺察到的,所以能夠及時給予關注。
以上就是孩子"情緒飢餓"時可能會出現的一些行為狀態,家長可以對照這幾條一一查證,看看你家孩子是否"情緒飢餓"。
如果孩子出現"情緒飢餓",一言不合就打自己,我們要怎麼辦呢?
其實孩子"情緒飢餓"的原因很易懂,解決方法也不難。總的來説,就是"細心留意、及時干預、幫助疏導。”
1、細心留意"飢餓情緒"
有些小孩子小時候很乖巧,長大後卻性格大變,變得暴戾乖張,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其實,很多有心理疾病的成人,小時候都曾出現過"情緒飢餓",只是父母太過粗心,孩子沒有及時得到幫助。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更不要不聞不問,而是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慢慢引導孩子,讓孩子能夠漸漸地從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中走出來。
2、把"情緒飢餓"淡化
與孩子發生衝突時,家長不要對孩子步步緊逼,給他們留出喘息的空間。
孩子犯錯後,通常情緒會比較激動,這時不如孩子一個冷靜、反省的時間,讓他冷靜一會兒。
這不僅是一個教育孩子穩定情緒的過程,也是為了讓孩子能願意聽進去父母的建議。
一味的逼迫,會將巨大的負面情緒堵塞在孩子的身體裏,孩子就很容易做出極端的事情。
3、引導孩子正確發泄
孩子傷害自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找不到其他的發泄渠道。所以,如何引導孩子找到一個正確的發泄渠道就尤為關鍵。
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發泄角,比如孩子在生氣的時候,可以把氣球當成發泄的對象使勁吹,邊吹氣球邊想生氣的事情,吹好後再踩爆,讓積壓的情緒得到宣泄。
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孩子: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憤怒、生氣、焦慮都是人之常情,生活中必不可少,有負面情緒不可怕,只要通過合理的方式發泄出來就好,千萬不要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