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史】焦裕祿的一封親筆信
張縣長:
來信收到,劉鄧部的同志到你處去。此同志是個傷員,不能跟隊,他在家是個民兵,讀六七年書,你處理吧。
工作問題我們研究一下,十號前主要以完成縣佈置之面、米、生鐵、動員社會人士為主,以上工作將結合到各村召開村民會及結合某市宣傳時事,及對蔣方人員的政策,回家後到政府登記交出武器,在家安分守己遵守政府法令,政府保證生命的安全。……
現我與白區長已分工到各地開會動員中,結合我們秋征政策使羣眾思想上樹立秋徵的印象,等學員回來後,我們具體分工掌握,開始秋征。
另外,昨天我到大營西邊,君李一帶這幾個村子水淹的很苦,紅庶都爛到地裏去了,現村東西有兩片水,約計有五十頃左右,羣眾積極叫苦,要求政府拉扯他們挖河,將這片水放到大河。這片水原來有一河道,現被沙土淤塞,我想這一工作在羣眾一切秋收完畢後我們可具體研究下,結合發動羣眾生產,將這片水想法輸出。
布禮
焦裕祿
這是一封焦裕祿同志寫給時任尉氏縣長張申的親筆信,信件紙張早已泛黃,上面的筆跡卻依然清晰可見。當時,焦裕祿被上級派到尉氏縣工作,這封信就寫於焦裕祿在大營區(現門樓任鄉、大馬鄉、大營鎮)工作期間。
信雖短,內容卻很多,既有近期手頭要做的工作,也有後續即將開展的工作;既有掉隊傷員的安置情況,也有對蔣方人員處理措施;既有供應補給、災民安置安排,也有社會動員、宣傳部署,前後共彙報了6項工作。
最後一項,提到為大營西邊君李一帶的幾個村子排澇的想法,佔了整個信件正文內容的近三分之一。
眾所周知,焦裕祿一向以治理鹽鹼、風沙、內澇等自然災害著稱。而焦裕祿的工作方法,就是深入羣眾、實事求是。
當初,焦裕祿被調到尉氏縣大營區後,走遍了這裏的村村落落、溝溝壑壑。每次進村入户,焦裕祿先到的農户,都是村裏最窮的羣眾,看看家裏有沒有柴燒,囤裏有沒有糧食,牀上有沒有被子。
大營區是有名的沙窩兒,一年四季黃沙漫天,土地貧瘠,水源短缺,交通閉塞。焦裕祿走村入户,找老農談心,尋找防風治沙的辦法。一次,焦裕祿來到盧家大隊走訪,有位老人告訴他:“紫穗槐和紅荊條耐旱,栽這些東西肯定中。”還有人建議林糧間作,樹木小的時候不影響糧食作物生長,再説有了樹木,還可以養個羊牛雞鴨什麼的……
羣眾的想法啓發了焦裕祿。很快,他就根據“以林促農、以農養林”的工作思路,提煉出了“植樹防沙、壓柳固沙”的科學方法,並在全區村寨掀起“砸柳樁、壓柳條”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的大潮。在大營區積累的這些防風治沙經驗,為後來焦裕祿治理蘭考的風沙鹽鹼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如今,馬上就要秋征,而羣眾的莊稼還泡在水裏、爛在地裏,水患對羣眾生活的影響如此嚴重,讓焦裕祿心急如焚。經過觀察,焦裕祿發現這片水一邊原來有一河道,只是常年被沙土淤積導致排水不暢,找到原因後,待羣眾一切秋收完畢,焦裕祿帶領羣眾把河道進行了清理,五十頃左右的水順着河道全部放完,羣眾的田地又能耕種了。
來 源丨北京習風堂
編 輯丨時 慶 海
審 核丨葛 業 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