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芬蘭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
【環球時報駐芬蘭特約記者 宋燕波】在芬蘭,從來沒有一個節日像五一節這樣融合瞭如此多的元素:既慶祝春天、迎接夏天,也是勞動者、學生的節日,也可以説是所有人的節日;既是古代的農業節、中世紀的宗教紀念日,也是如今的國際勞動節、升旗日和狂歡節。可以説,這是芬蘭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儘管因為疫情,去年和今年的五一,聚會慶祝的人少了很多,而且政府號召大家不要出門聚集,但是自發到公園街頭聚集慶祝的人還是很多。
慶祝春天,迎接夏天
實際上,4月30日,慶祝活動就開始了。經歷北歐漫長冬季而顯得黯淡和冷清的城市彷彿突然間復活,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各市鎮中心街道、酒吧、餐館和公園就會擠滿狂歡的人們。平日內斂的芬蘭人在這兩天一下子放開了,怎麼吸引眼球怎麼來:戴上滑稽或嚇人的面具、帽子、假髮,身上纏繞綵帶甚至穿上各種奇特造型的服裝,拿着小喇叭,舉着造型各異的氣球,遊行、唱歌、演講、遊戲、野餐,場面十分熱鬧。
城市公園的草地或岩石是野餐地首選,隨性的人乾脆用繩子把高腳杯或搪瓷杯拴起來掛在脖子上,酒瓶子揣在兜裏,走到哪兒高興了就喝上一杯。今年由於疫情,為響應政府避免人羣聚集的號召,野餐聚會的規模縮小了,一些芬蘭人還開發出特別的五一野餐地點——海邊洗地毯的木製平台,或者乾脆就在自家後院。
這一天的野餐籃裏,少不了芬蘭五一特色食品標配——希瑪酒配漏斗蛋糕或甜甜圈。希瑪酒是一種濃度不高的甜酒飲料,芬蘭人樂於自釀,商店裏也有出售;漏斗蛋糕則是用漏斗把麪糊擠在熱油鍋裏炸熟、整成圓形,然後撒上糖粉,香甜酥脆。當然,傳統的五一節午餐也少不了鯡魚,甚至這一天的午餐也叫“鯡魚午餐”。
芬蘭人在享受春日的同時,已經開始憧憬夏天:夏季木屋該清掃了,船也要修整一新準備下水……
五一節在芬蘭也叫瓦布節,名稱來源於中世紀修女瓦爾伯加的名字,她於9世紀被封為聖人,5月1日隨之被確定為紀念瓦爾伯加的節日。然而,五一節在芬蘭還可以追溯到更加久遠的古代。芬蘭地處高緯度,從古老的農業時代起,五一節一直是慶祝春天到來的節日。當地人認為5月1日是春天的開始,這一天標誌着春天戰勝冬天,陽光取代黑暗。民間傳説認為,五一前夕邪惡的靈魂會四處遊蕩,女巫和惡魔將在山頂聚集。因此人們燃起篝火,吹起喇叭,敲響鈴鐺,發出響亮的聲音,以驅趕邪惡的靈魂和女巫,保護即將被放回牧場的牛羣免受野生動物的傷害,此外還能提高牛的繁殖力。人們聚集在篝火旁慶祝、跳舞,喝着啤酒和蜂蜜酒,向生育神以及莊稼和田地的神靈致敬,驅趕邪惡力量,召喚善良美好的力量。
勞動者的節日
芬蘭的五一節也是勞動者的重要節日。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慶祝活動一般在最大的城市和工業城鎮舉行。勞動節的早晨通常以一場紀念集會開始,隨後是五一遊行。遊行之後,真正的勞動節慶祝活動開始,重頭戲是政治演講。演講中間通常還會穿插音樂演奏或其他娛樂表演。芬蘭慶祝勞動節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比國際勞動節的確立還要早。
慶祝活動直到19世紀70年代早期都很暴力,比如,在五一節這天,芬蘭工業重鎮坦佩雷的工廠工人和手藝人都會聚集在市中心打鬥,不過,後來被遠足、音樂會和晚會等取代,五一節的慶祝活動變得更加和平歡樂。疫情下,這些傳統活動,包括五一遊行都已暫停。
年輕人的節日
五一還是芬蘭的“學生節”,大學生無疑是節日中最搶眼的羣體。他們頭戴白帽,身穿色彩各異、打滿“補丁”的工裝連體服,三五成羣,招搖過市。戴白帽子的不僅僅是學生,從耄耋老者到青春張揚的年輕人,各個年齡段都有,遠遠看去如同一片白帽子的海洋。這是芬蘭高中生的畢業帽,白色絨面帶黑色鑲邊和窄檐(如圖)。從19世紀中期起,芬蘭高中生通過畢業考試就會獲得一頂這樣的白帽。戴白帽逐漸演變為芬蘭五一節的重要傳統,甚至有不少人管五一叫“戴帽節”。
今年由於疫情不能大規模聚集,很多學生深感遺憾。政府呼籲大家過個有節制的五一,希望實現驅除時疫,迎接光明和美好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