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母只在我聽話的時候才愛我”孩子的心聲,很扎心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綜合

最近我發現我的小侄子有點悶悶不樂的,我就問他是不是跟小朋友鬧不愉快了,結果小侄子跟我説,“我覺得只有在我聽話的時候爸爸媽媽才愛我”。我很驚訝,一邊告訴他,爸爸媽媽都是非常愛他的,一邊問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原來,平時他爸媽工作比較忙,所以總是對他説,要好好聽話,聽老師的話,聽爺爺奶奶的話,聽爸爸媽媽的話……小侄子説,要是沒有聽話怎麼辦,就得到了大人是不愛不聽話的孩子的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小孩子都是這樣,他們的心聲就是“父母只在我聽話的時候才愛我”,真的很扎心.所以為了做一個討大人喜歡的孩子,小心翼翼的看大人的臉色,時間長了難免會出現性格上的問題。

討好型人格

許多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家庭中,總是很少給孩子肯定,不能讓孩子在感情上擁有安全感的父母,長大後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處於卑微的角色,也就是我們所説的討好型人格,因為太想要別人的肯定,不想讓別人失望,努力的迎合別人,委屈自己。

就像在家庭中為了達到父母的每一個要求,努力做一個聽話的小孩,來求得父母愛的肯定,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父母要怎麼做呢?

沒有什麼事比孩子更重要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那就是因為他有着充沛的精力以及不斷犯錯的過程,如果父母總是拿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相比較,不斷要求孩子完善改正,成為一個符合自己要求的小孩,不僅磨滅了孩子的天性,也會讓孩子有一種錯覺,那就是,也許完成那些要求比孩子本身更重要。

小孩子是最敏感的動物,也許他們明白爸爸媽媽始終是愛自己的,但是一旦犯了錯,惹大人生氣,那就沒有人會再愛自己了。這種心理上的不安感同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進而會否定自己,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的是,你做好了一些事,那證明你真的很努力,很優秀,如果你沒能做好,爸爸媽媽依然愛你,鼓勵你。

接納每一個不完美小孩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別説小孩子的性格了,有的小孩活潑,有的小孩靦腆,有的小孩完全坐不住,有的小孩只喜歡安靜地看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完美的,但是完美的標準是什麼,假如是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那麼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會像是批量生產出來的,毫無特色。

小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動人的色彩,也是每一個生命獨立的存在,父母最大的意義是參與孩子的成長,見證他的蜕變,而不是以強制的姿態,把孩子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愛孩子,就應該接納孩子的所有,因為這世界上本來也不存在什麼完美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