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一座小鎮,享受兩國福利超待遇,卻不想回到自己的國家
一般來説,一個國家的領土是相互連接在一起。但受歷史、戰爭等影響,各國除了海外殖民地以外,還有一種叫作飛地的領土。這所謂的“飛地”,通俗説就是在別的國家國境內,本國人要到自己的飛地上,還得通過他國的國境。因為遠離自己的主權國,飛地大都為自治地,能夠享受到的福利並不多,生活水平要大大低於母國,但歐洲這座小鎮卻是飛地裏最富裕的存在。
比辛根位於瑞士境內,這是一座位於萊茵河北岸的美麗鄉村小鎮,但它的主權國卻是德國。比辛根擁有7.64平方公里的面積,1450人的居民規模,在歐洲可是一點都不小,但對於這座在他國的小鎮,德國的態度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裏就要説到這座小鎮的歷史來由。
17世紀的比辛根屬於奧地利,最初的瑞士沙夫豪森州想把它買下來,以確保自己境內的領土完整,但多次遭到了拒絕。之後奧匈帝國被打殘,19世紀比辛根被德國接管。一戰、二戰期間,為了避免捲入戰爭,比辛根居民渴望加入瑞士,但遭到了母國德國的斷然拒絕。
二戰德國戰敗後,英國建議把比辛根納入瑞士。德國表示沒有問題,但前提是瑞士拿出一點好處,只要給到位送你又如何。瑞士雖然避免了二次世界大戰,但本身只是一個小國,要為這座小鎮付出代價心裏也不太願意。所以面對小鎮居民的主動“送上門”,瑞士也表示也很難辦。
此後的比辛根一直處於很尷尬的境地,從國內運輸到小鎮的物資,需要經過瑞士的海關。到母國工作學習,還得用護照才能被放行,即使它離德國最近的母國領土只有700米左右,但主要是和德國有聯繫,就逃不開瑞士的海關。
除了通關麻煩外,日常的生活也十分令人鬱悶。比如鎮上的信號是瑞士,但號碼是德國,這逼得居民不得不置辦2個國家的手機卡。還有收快遞也是十分麻煩,因為郵政編碼上是寫德國,但貨物寄送的方向卻是瑞士。
1967年瑞士和德國針對比辛根做出了一項決議,根據這項兩國決議表示,今後的比辛根在政治上屬於德國管轄,但在經濟上歸屬瑞士。此後比辛根邊境管制和檢查站被取消,人們可以自由往來瑞士和德國。
實際上比辛根名義上雖然還歸屬德國,但鎮上的人們已習慣了用瑞士貨,過瑞士節,去瑞士的學校上課,結交瑞士的親朋好友,這一千多名德國人除了身份證不一樣以外,和普通的瑞士國民沒有任何區別。
但今天的比辛根,並不會主動要求加入瑞士,人們對外上只稱自己是比辛根人,而不是德國人或瑞士人。由於德國和瑞士的雙方妥協,比辛根享受到了兩兩國的福利。比如鎮上的居民採用的是比德國更高薪的薪酬,但繳納税上卻是比瑞士更低的德國税。
此外,鎮上的居民還能享受到瑞士對他們的免税津貼,取消海關管制後,它們能夠從德國買回比瑞士物價更低的商品。總之,什麼好處都讓比辛根給佔了去。所以到今天,比辛根成為了瑞士和德國兩國居民最羨慕的對象,而他們更願意保持被兩國超待遇的舒適生活,保持現有的狀態是最完美的當下。
但發展到今天,比辛根也面臨着新的生存挑戰。隨着老齡化日漸嚴重,出生率低,以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去,這座小鎮也面臨着未來有天成為空城的可能。而德國對比辛根的態度,也是處於“放任”的可有可無狀態。想來若不是為了自己的領土尊嚴,只要瑞士給的了籌碼,説拋棄就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