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水資源安全掌握在中國手上?我們能隨時斷水限流?這事可行嗎
隨着中印之間的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和印度兩個以工業化發展為核心目標的國家都面臨着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同時,中印之間在邊境問題上存在的分歧也為雙方的外交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印度的全國供水主要來自於地表河流和針對地下水的開採。
然而,由於過度的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資源,印度的水資源環境已經大不如前,按照印度中央地下水委員會的估算,近10年期間印度的地下水開採速度比預計數值快了70%,這使得印度想要解決國內的水資源供給問題就要更多的依賴地面河流水資源的支持。
在這個背景下,印方炒作中印跨界水資源問題時,部分媒體大肆渲染所謂“中國已經形成系統的水資源戰略“,即“中印跨界河流上游的水壩和灌溉系統有助於中國將水轉化為戰略武器,以控制下流國家的經濟發展”。
那麼,印度的水資源安全真的掌握在中國手上嗎?將水資源變成戰略武器的説法到底靠譜不靠譜呢?
從理論上看,在中印跨界河流的上游地區建設水壩和灌溉系統的確能夠有效的控制水流向下游流淌的流量,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極大地壓縮下游國家的用水量,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惡意的通過水資源向他國施壓的做法並不受國際法的支持,如果某個國家一旦進行這樣的行動而造成下游國家巨大的生產資源和人員損失,那麼必將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
同時,就目前的中印跨界河流而言,下游國家不單單隻有一個印度,還包括尼泊爾等同中國關係友好的國家。顯然,從實際的角度,將水資源化為戰略武器的做法是不具備可行性的。
關於“中國水資源戰略”的炒作主要是來自於印度的部分媒體,這些媒體往往對中印關係的未來持有消極態度。這些印度媒體認為,在和平時期修建的上游水壩可以有效的控制流經印度的河流流量,同時印度還無法對這些水壩進行有效的反制——即使在戰時也是如此:戰爭期間印度不可能對這些水壩採取軍事行動,因為一旦壩體出現問題,處於下游的印度必定要遭受洪災之苦。
實際上,對於印度而言,根據其制定的“內河聯網”計劃,印度對其實際控制的雅魯藏布江峽谷等地區如果建設水庫大壩,則可以有效的對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水汽通道施加影響,進而從局部甚至全局影響西藏乃至於中國西北地區的氣候,甚至威脅當地生態。
所以,試圖將水資源化為戰略武器的不是中國,反而是印度對此有着諸多考慮。但是,考慮到印度在下游區域的不利位置,如果印度真的鋌而走險試圖將水資源化為戰略武器實施氣象戰,那麼我們也沒什麼好客氣的,畢竟中印之間的巨大差距擺在這裏。
除了同中國之間存在水資源爭端,印度國內各邦也存在着嚴重的水資源矛盾。
在印度所有國內水爭端之中,德里與新德里的供水爭端雖不是規模最大的,卻是政治影響最突出的;西北部的旁遮普邦與哈里亞納邦均號稱印度的糧倉,用水量巨大,兩地的水資源爭端持續數十年,稱得上是印度最複雜的水爭端;南方的高韋裏河爭端延續百年,至今糾結難解,週期性爆發衝突,難以解決。
而在印度廣泛存在的邦間水資源爭端,使得印度國內的分離主義和分邦主張得到了強化,甚至在2016年哈里亞納邦的抗議者關閉了穆納可運河,使得印度首都德里失去了60%的供水。所以,印度媒體與其大肆炒作所謂的“中國水資源戰略”問題,不如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解決國內的水資源分配問題。
而在跨國水資源協調利用的問題上,中印完全可以通過外交協商達成共識,參照加拿大-美國在哥倫比亞河的合作模式,建立合理的資源補償機制。
例如:中國上游的水電項目則可以為下游的印度等發揮很好的綜合效益,當下遊國家有防洪需求時,中國的水庫可以攔蓄洪水,從而避免或減輕下游地區遭受洪澇災害;同時,枯水時節上游中國的水庫也可以放水提高下游河道的供水能力,當旱季下游出現旱情時,上游水電站也可以調節水源緩解旱情。
事實上,在跨國水資源協調利用上,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已經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這也説明中國一直是靠譜且負責的鄰居,而印度更要珍惜這份來自於中國的巨大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