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美國人,一生只用中國名字,把一生奉獻在中國,把這當成家

大家都知道,美國乃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國民對於自己的國家也是充滿了自豪,可是,有一位美國人,她卻不願意待在自己的祖國,甚至還千里迢迢趕到了中國,並且在中國待了幾十年,對外還一直為中國的宣傳做出巨大的貢獻。這位值得全體中國人民尊敬的美國人究竟是誰呢?她就是雪莉?伍德,這是她的美國名字,但她更喜歡大家叫她中國的名字——吳雪莉。
這個美國人,一生只用中國名字,把一生奉獻在中國,把這當成家

吳雪莉出生在20世紀初期,那時候的美國還不像今天這般強大,但也屬於歐美列強之一,遠非當時的中華民國可比。吳雪莉出生的時候,美國發生了一件影響全世界的事情,那就是金融危機,華爾街的股票市場因為長期的買空賣空,終於支撐不住了,而美國是當時的世界工廠,因而該危機由美國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於是引起了全國範圍內的金融危機。
當時的美國是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國家,無數的工人失了業,無數的農民血本無歸,總而言之,美國的民眾陷入了恐慌之中。吳雪莉的父親是一個外交官,所以家裏的情況還算好點,起碼沒有揭不開鍋。由於父親特殊的職業,吳雪莉的童年過得並不太愜意,她需要常常搬家,換學校,有時候剛結交了幾個好朋友,就又要離開了,據説她小學上了六年,換了七個學校,可想而知,這樣的生活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説是多麼的恐怖。
這個美國人,一生只用中國名字,把一生奉獻在中國,把這當成家

不過這樣的經歷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正是在這樣的“顛沛流離”中她認識了各式各樣的文明,這也使她日後能夠毫無偏見地理解中華文明,併為之着迷。吳雪莉第一次認識中國,通過的還是一篇登載於報紙上的文章,那裏寫到了中國的落後,也寫到了中國幾千年來迷人的文明,那裏寫到了中國的弱小,也寫到了中國曾經的強大,這樣的描述讓年輕的吳雪莉對這個從未接觸過的古老國度產生了好奇。
但如果僅僅從書報上接觸中國,她永遠無法真正地認識中國,理解中國,更不會死心塌地愛上中國。説起來,她與中國的相知,還要靠月老來牽線,紅線的另一頭就是她親愛的丈夫。她的丈夫是一箇中國留學生,名字叫做黃元波。黃元波先生學識淵博,而且勤奮上進,這兩個品質深深地吸引了吳雪莉這個美國人,兩人很快便相知相戀,最後順理成章地結為了夫婦。
這個美國人,一生只用中國名字,把一生奉獻在中國,把這當成家

既然做了中國人的媳婦,吳雪莉自然也要跟着丈夫來中國了。當她乘着輪船來中國的時候,卻沒有想到她接下去的幾十年歲月都會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度過了,除了回美國探親,她再也沒有踏上過美利堅的土地。
這對“中西合璧”的夫婦回到中國的時候,正值中國大搞建設,整個國家百廢俱興,人人都朝氣蓬勃,吳雪莉被這樣熱烈的氛圍所感染,於是與丈夫一同投身在了這個國家的語言教育事業。中國當年落後,正是吃了長達數百年的閉關鎖國的大虧,而想要讓更多的中國人能與外國交流,最先要解決的當然就是語言問題了,所以吳雪莉肩上的擔子非常重。
這個美國人,一生只用中國名字,把一生奉獻在中國,把這當成家

面對中國人的熱情,吳雪莉更加努力地教着他們外語。她知道學生們不喜歡照本宣科,不喜歡千篇一律地背誦,於是她引入了情景式教學,每次上課就像在演戲一般。比如教“狗”這個單詞的時候,她會在課堂上裝狗叫,教“跳”這個單詞的時候,她會在課堂上蹦蹦跳跳,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辛苦,但卻也效果顯著,越來越多的中國老百姓學會了英語。但她覺得這樣還不夠,便焚膏繼晷地翻譯英美國家的教學著作,這更是推動了國內外語教育的理論發展,真可謂是功在千秋。
這個美國人,一生只用中國名字,把一生奉獻在中國,把這當成家

後來周總理有感於吳雪莉的貢獻之深,便給了她中國國籍,使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從此以後,她更加努力地向全世界介紹中國,宣傳中國的發展與進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2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個美國人,一生只用中國名字,把一生奉獻在中國,把這當成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