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區是否要加裝電梯?如何解決停車難?打開這朵“雲”你能提建議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綜合

“【社區活動】端午節要到了,大家來報名包粽子吧!(發佈範圍:全部小區)”

幾天前,周家渡街道昌五小區居民的手機上收到了這樣一條置頂消息。原來,這是小區居委會利用“周家渡街道社區雲”平台一鍵發佈的社區通告,短短几分鐘內,就有20多位實名註冊的居民在手機平台上完成了活動報名。

“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哪會這麼快有人響應。現在有了‘社區雲’,我們再也不用跑到公告欄、樓道口去一張張地貼通知,居民也能‘秒獲’小區的各種信息,再也不用特意跑一趟居委會來詢問,省時又省力。”昌五小區居委會主任武華説。

小小一條電子通知,折射的是上海近年來在基層社會治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努力。作為擁有2400多萬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基層社區的日常運轉中,積累了龐雜的數據信息,為了利用數據推動智能化和社區治理融合,去年底上海研發的“社區雲”上線,目前已在浦東、黃浦、徐匯、長寧、靜安、普陀、寶山、松江、崇明9個區的20多個街鎮試點。

“議事廳”裏建言獻策

“社區雲”究竟是什麼?普通老百姓能用它來做什麼?這是試點半年來,居委幹部們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嚴格來説,“社區雲”是一個整合的應用平台,但從理論上説,它所能解決的痛點難點問題,可以有無窮多個。

“‘社區雲’的架構,可以概括為‘1 2 X’。”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羣介紹,“1”,是全市統一的“社區治理主題數據庫”,上接大數據中心,下接各區、街鎮和居村;“2”,指的是面向居村幹部的“社區治理”平台和麪向居民的“居社互動”平台;“X”代表開放性,不同部門的特色應用程序,經過改造,統統可以接入,換言之,居民註冊一個社區雲,即可享受多平台多領域的服務,不必重複安裝、來回切換。

“社區治理”平台(顧傑 攝)

對居民來説,社區雲的功能不僅方便,而且實用。如果居村民發現社區問題,可以馬上發到平台,居村委會及時響應處置各類訴求。在浦東新區周家渡街道齊五社區,有居民在“身邊事”版塊提出小區中流浪狗流竄的問題。帖子一經發出,就引起了居民共鳴,大家都在評論區發表觀點。很快,就有居民看到居委幹部在小區裏處理流浪狗隱患,該居民當場就把實況用手機拍下發布到平台,並對居委會表達了感謝。

記者在“居社互動”平台上看到,除了隨時隨地在線獲取社區信息、解決身邊事,居民們還可以通過平台的“議事廳”功能參與社區建設,為小區發展建言獻策。

“小區是否要加裝電梯?”“停車難問題如何解決?”“垃圾分類如何更加便捷?”這些看似很小卻關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都可以在社區雲的“議事廳”版塊上進行發佈、討論和投票,目前平台已形成了“提出議題—把關篩選—開展協商—形成項目—推動實施—效果評估”的完整工作鏈。

線上協商會不會流於形式而不解決實際問題?昌五小區居委會主任武華講了一個生動的案例。社區內曾有一塊拆違地塊,有居民提議改造成花園,並把具體事項發佈在“議事廳”版塊,徵詢居民意見,最終大家討論後投票通過,形成了“星願圃社區自治花園”項目。還有一位職業是設計規劃師的年輕居民,在評論區內主動提出願意免費幫忙規劃和設計。“通過這個平台,我們發現了很多社區達人,特別是吸引了更多年輕人蔘與社區治理。”武華説。

當前,上海不少社區都依靠微信羣或者公眾號提供服務、發佈信息。與之相比,社區雲的優勢在哪裏?試點半年後,雲台一居委黨總支副書記張煒感觸頗深:“在公眾號後台,居委幹部並不能確定用户是否是本社區的居民,但是在‘社區雲’上,由於每位用户都是居委會官方實名認證的‘真鄰居’,大家容易形成理性討論協商的氛圍,促成問題的解決。”

社區幹部的好幫手

2019年,周家渡街道成為“社區雲”首批試點單位,一開始只在5個居民區試點推行,半年過去,目前平台已經全面覆蓋街道32個居委、76個小區。據悉,已有3.5萬户居民主動實名加入了“社區雲”平台,其中不少還是年輕人。

在周家渡街道黨工委書記華英姿看來,在一個不見面的時代,“社區雲”就是社區治理的關鍵點和重要窗口。在“社區治理”平台上,依託於市級數據庫,社區內的房屋、組織機構、居民人口等信息一目瞭然,居委幹部可以真正實現“一屏觀社區。”

通過“社區雲”實現“一屏觀社區”(顧傑 攝)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多級“自定義標籤”功能,居委還可以實現對社區人羣的分類管理,並快速定位服務人羣。例如,在全部數據庫中,同時勾選“黨員”“退休”“疫情志願者”三個標籤,就能快速篩選出社區內的退休黨員志願者羣體,實現對特定人羣的精準服務和政策關聯,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社區有一項服務是為高齡老人送牛奶,通過勾選標籤,我們一秒鐘內篩選出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25位,通過精確定位,實現了點對點送奶和精準的動態管理,再比如,我們一秒篩選出社區內停車位有249個,通過與業主數量進行比對,得以隨時優化停車方案。”説起社區雲的好處,張煒舉例舉得停不下來。

以往,不少基層幹部們因其繁重的登記填表工作而被戲稱為“表哥”“表姐”,社區雲有望改變這一尷尬的局面。以第一批參加試點的昌五居委會為例,疫情期間,居委會通過社區雲“房屋管理”和“居民管理”板塊中的人房對應數據,核准居民口罩預約信息和回滬登記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準確度。居委會還自己設置了“疫情期間志願者”標籤,從而便捷快速地篩選出疫情期間的志願者名單,極大地方便了居委會和志願者之間的信息互通和防疫工作的開展。

曾羣表示,數據庫的共享、信息資源的打通,最終目的是為了織密上海民生保障政策網,更有助於未來實現“信息找人”與“政策找人”,從而讓不知曉政策、沒享受到政策的“沉默的極少數”,也能盡享民生服務。

今後,如何進一步發揮“社區雲”的威力?記者瞭解到,“社區雲”正在對接市級條線部門,包括民政、公安、衞健等13個委辦局的22個信息系統,通過“專業系統”板塊,實現“一鍵”跳轉登錄,無須再次輸入用户名密碼。市民政局表示,預計到今年底,全市16個區215個街鎮6077個居村委會都能應用“社區雲”開展社區治理和為民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