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擴大領土,新加坡填海造港,馬來西亞沙子都不給你
根本上講,這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爭奪國家利益的問題。而其直接導火索,是新加坡的大士港。
新加坡是個島國,發展海洋經濟是必然選擇,而身處馬六甲海峽的關鍵位置,更是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港口是新加坡的支柱產業,發展新的港口,增加港口貨物吞吐量,可以説是新加坡的國策。
如下表所示,新加坡港是全球長期排名前三的港口,2017和2018年均位於全球第二。
所以,新加坡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大士港。
2013年,新加坡就正式公佈了大士港的建設規劃,計劃在30年內通過四個階段的施工,建成佔地面積1330多公頃、年吞吐量6500萬標準箱的綜合港口,這是個什麼概念?參看上表,這相當於再造1.8個新加坡港,建成後新加坡港規模將是現在的近3倍!而這這個港口是高科技的,未來也將成為全球最大自動化港口。所以,無外乎有人評價,大士港承載着新加坡的國運。
(如下圖示,紅色為大士港位置,位於新加坡西部)
新加坡作為一個島國,長期以來的策略就是填海造地,以拓展生存空間,其23?國土面積都是填海而來。
(下圖為新加坡填海面積)
但是和日本、荷蘭這樣的國家不同,新加坡周圍都是鄰居,北邊是馬來西亞,南邊是印尼,填海就會引發鄰國的憤怒,引發土地爭端——馬來西亞和印尼會擔心,有了新的海岸線,新加坡可能會設法爭取國際社會支持,依據新的海岸線劃定邊界。
大士港建設同樣需要填海。大士港第一階段工程就包括填海、疏浚和岸壁建設等,合同總金額高達24億新元(與人民幣1:5,約合120億元人民幣)。
如下圖示,中間紅色線是1995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水域主權分界線,紅色線接下去的褐色虛線,是1979年馬來西亞政府聲稱的兩國水域分界線。但是紫色部分是2018年大士港計劃填海出去的面積,剛好就是沿着馬來西亞聲稱的這段主權分界線上。
填島都填到自家門口了,所以馬來西亞非常不高興,就以危害生態環境、影響漁民收成為名對新加坡提出抗議。為此,兩國甚至在2018年秋季爆發了一場“碰船”之戰,但這場小摩擦並未帶來實質性的影響。
馬來西亞反制新加坡的措施不多,但海沙卻是一個撒手鐧。因為填海最關鍵的材料就是海沙,而周圍能夠供應海沙給新加坡的就是印尼和馬來西亞。而在過去歷史上,馬來西亞一直都是新加坡最大的海沙供應國。
新加坡在2018年從馬來西亞進口了價值約為3.47億美元、共計5900萬噸的沙子,佔新加坡同年沙子進口總量的97?2018年進口到新加坡的沙子佔馬來西亞全球沙子銷售量的95?所以,限制海沙就能打擊大士港的建設進程,畢竟海沙是個單價很低的產品,遠距離運輸成本太高,很不划算。
(下圖:為大士港挖海沙的船)
限制對新加坡的海沙出口,進而打擊新加坡的填海計劃,之前就被使用過。比如2007年,印度尼西亞禁止將海沙出口到新加坡,其結果是,新加坡的建設工作幾乎停滯。馬哈蒂爾上世紀90年代就任總理時,也曾禁止過出口海沙。
除了限制大士港的建設,馬來西亞此舉還有另外一重目的:為新馬高鐵撈取更多利益。馬哈蒂爾上台後,先是取消後又恢復新馬高鐵。但是馬國自身是財力有限的,那麼需要通過談判,讓新加坡這位財主多出點錢,或者其他方面多給予一點貢獻。
不過,新加坡作為一個島國,幾十年在大國中間日子越過越滋潤,不是什麼海沙出口限制這種措施就能服軟的,畢竟,人家有着東南亞最先進的海軍——雖然全球排不上號,但對付周圍國家,卻絲毫不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