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越是“無私”的父母,越容易培養出無能的孩子,你是這種父母嗎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綜合

有一種偉大的愛叫成全,成就一個非常優秀又有出息的孩子。有一種自私的愛叫包辦一切,成就一個非常懶惰的巨嬰。

包辦的父母看似無私,其實是自私的,因為最終會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包辦的危害大,會讓孩子有以下的行為:

1、孩子行為開始叛逆,經常和父母對着幹。

遠力高考後,父母答應他買一部手機以慶祝考上大學,本來雲力看中了一款中意很久的手機。結果父親説:“你買了這款要後悔的,不要和我也,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不斷給雲力洗腦,強迫雲力選擇父親看中的那款手機。

為了這件事雲力和父親鬧了三年,變得越來越叛逆。雲力説在父親的眼裏,我什麼都不懂,在他看來什麼都歸他説了算,什麼都以他的標準行事才是最好的。我偏不如他願,真想和他斷絕關係,再也不想看到這個人。

我們常認為孩子經驗少不懂社會的險惡,希望孩子少走彎路,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會幫孩子做出選擇,但這樣孩子是不會感激你的。

當父母的控制越強,孩子就越叛逆。孩子對父母的這種極端控制的愛,只會產生怨恨,不會有感恩。

當家長與孩子遇到意見不同時,可以試着瞭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覺得你是理解他的。如果孩子的選擇真的是錯誤的,你可以告訴孩子這樣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並表示尊重他做出的決定,這樣孩子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

古時候一位母親,為了兒子考取狀元一心讀書,家中什麼事都是母親一手包辦,連飯都是送到手上,衣服冷熱都是母親幫着穿。

一天,母親外出辦事,將飯和乾糧放在兒子的書桌旁。當深夜回到家中,母親發現飯一粒未動,乾糧還原封不動。

母親問道:兒,這是何故?

兒子道:母親未將飯放入手中,我如果進食?

這故事背後是一個母親剝奪孩子自理機會,多年的一手包辦讓,兒子成了一個“生活白痴”。“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都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相比怎麼照顧孩子,教會孩子如何照顧自己才是最重要。

3、孩子抗壓能力差,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找父母,只想逃避不敢面對

孩子在家中被家長保護太好,容易遇到挫折就承受不了。可能因為老師的一次批評,從此討厭這門課程。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何談成就,怕是連生活的小挫折都難堅持。

當孩子有這些問題,首先告訴孩子不管事情最後結果如何,我們都要努力嘗試,要學會分解目標,不要着急。引導孩子分析事情失敗的原因,從中獲取靈感,再次嘗試!

最重要的是不要輕易放棄,因為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和目標,不管結果多麼的不如人意,在過程中努力也是值得肯定。

不經風雨怎會有彩虹,輕而易舉的得到是坐享其成,所以不要讓孩子習慣安逸忘記堅持拼搏。

那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堅持拼搏精神呢?

1、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不管孩子做的好不好,都要讓孩子敢於嘗試。只有敢於面對失敗、才能從失敗中查找出自身的問題。即使最後結果不好,也要寬容的接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失敗。要多對孩子發出肯定的聲音,而不是一味的否定。

2、遇到選擇時,讓孩子自己來抉擇

父母説一萬條經驗之談,也比不過孩子親自體驗一次來得深刻。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一些選擇不管是好是壞,孩子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父母要對孩子做出的選擇給予信任。

3、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多鼓勵孩子嘗試自己解決

當孩子遇到過不去坎時,要用引導的方式,一起想解決的方案。不要直接插手、又或是責罵無能,這樣對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完全沒有幫助,還會讓孩子自卑或放棄。

當一些父母會選擇“包辦代替”溺愛孩子時,會看不到孩子自身的優點,也會忽視了孩子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自身的能力。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權利也有能力過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