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逃離白人壓迫得以建國,卻成全世界最落後國家?
話説,過去一週種族問題在美國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無數黑人站出來訴説自己在面對警察時候所遭遇到的不公,在美國社會中一直被當做二等公民對待…
成千上萬的人們走上街頭,抗議美國警察和政府對他們的剝削與壓迫。
(圖源:patch)
看到自己黑人兄弟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不少非洲國家也坐不住了。他們紛紛聲援身在美國的黑人同胞們,
不少國家甚至表示:
受不了美國社會的壓迫的話,你們可以回家來啊,非洲永遠向你們敞開大門。
加納部長:“加納是你們的家,非洲是你們的家,我們張開雙臂歡迎你們回家。你們不需要生活在一個討厭你們的社會里面。”
“非洲永遠是你們的家園”
(圖源:Youtube)
這句話引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
對於美國黑人來説,返回非洲而不是比生活在種族歧視的美國是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呢? 他們在非洲,能否建立起一個沒有種族歧視,互幫互助的烏托邦呢?
而這個看起來像是一個政治學實驗的假設,實際上早已被付諸於實踐。而這個長達200年試驗的結果,就是今天非洲的國家——
利比里亞
。
(圖:利比里亞在非洲的位置)
在19世紀,最早想要把美國黑人送去非洲建立國家的,主要有兩種人。
一種是
廢奴主義者
。他們有些是被解放的黑奴,有些是受宗教感召的白人(比如貴格教派)。當時美國已經出現了一部分自由黑人,
雖然他們不受奴役,但卻不被美國法律認為是美國公民,沒有各種社會權益,很難生活在這個種族歧視的美國社會里面。
所以一些廢奴主義者認為,把黑人送回非洲,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和國家,可能對他們來説是更好的選擇。並且讓黑人回到非洲的根,也有一種浪漫色彩的黑人民族主義情緒在裏面。
(圖:貴格教)
而另一部分支持把自由黑人送回非洲的,則是
最極端的白人至上主義者
。他們的考量是:1 自由的黑人會鼓動黑奴造反,所以最好把他們都送走。2 廢除奴隸制是一個趨勢,那麼總有一天美國的黑人就都會成為自由人。
這些白人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和黑人平起平坐的社會里面,那麼剝削完畢就把黑人送回非洲,眼不見心不煩當然最好了。
(圖源:《為奴十二年》)
兩派雖然想法很不一樣,但卻達成了共識:白人和黑人分開過是最好的辦法。
1816年,“美國殖民自由黑人協會”成立,致力於在非洲建立美國黑人殖民地的事宜。
這個協會的支持者裏面不乏美國的各種政要,包括了林肯總統、傑斐遜總統、麥迪遜總統等等等等。
(圖源:Britannica)
“讓美國黑人返回非洲”在今天聽起來或許有些天方夜譚,但當時的確是不少人所認為的解決種族問題的最好辦法。
歷史上其實也有成型例子:二戰以後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的例子,證明了這種做法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的可行性。
(圖:以色列建國)
美國殖民協會在非洲西部靠近美國的海岸找到了一塊土地,與當地部落酋長協商以後得到了讓美國黑人在這裏殖民的同意。於是從19世紀20年開始,載着自由美國黑人的帆船就開始源源不斷地往這裏運送人口。
殖民地最先由美國管理。20年後的1847年,眼見黑人殖民地發展到了一定規模,美國黑人殖民者們團結起來正式成立新的國家,開始了獨立建國的歷史。
這個新的國家完全就是美國的非洲翻版。他們的國名叫做利比里亞,Liberia,就是英語裏面自由的意思,直譯的話可以叫做自由邦。
國旗也是模仿美國,唯一的區別是50顆星星改成了1顆,紅白相間的帶子只有十一條(美國為13)。
(圖:利比里亞國旗)
因為兩者的國旗實在太像了,經常有美國人把利比里亞國旗當美國國旗的笑話。
慶祝美國7月4日國慶卻用了利比里亞國旗:
利比里亞的首都,被命名為了門羅維爾,名字取自美國總統門羅,也就是利比里亞殖民地建設時期的美國總統。
(圖:門羅總統)
利比里亞的憲法完全由美國人設計,在華盛頓起草,然後帶到了利比里亞。政府完全復刻美國,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國會分為上下兩院,民主選舉等等等等。
可以説,這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一部憲法,是歐洲啓蒙運動之結晶,人類政治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別的國家革命鮮血流盡也得不到的東西,利比里亞開局就送,
和周圍一圈都還沒有國家意識的非洲相比,利比里亞可以説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圖:蒙羅維亞的共濟會大樓,圖源:國家地理)
接下來努力發展、開礦種地,發展工業,成為非洲最現代國家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歷史卻朝着奇怪的方向一條路走到黑。
1847年,全世界看到利比里亞的時候,都是一臉懵逼的
這是美國唯一一塊在非洲的殖民地,也是唯一一塊黑人殖民海外的殖民地,被殖民的人們也是黑人,可以説魔幻的不得了。
(圖:蒙羅維亞,圖源:國家地理)
雖然説是“返回非洲”,但殖民利比里亞的美國黑人們早已和非洲斷絕了關係。
在殘酷的奴隸貿易體系中,他們大多數人連自己的父母都沒有見過幾面,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從非洲哪個地方來的,也不知道自己屬於非洲錯綜複雜的民族關係中的哪個族羣。
也就是説,
這些美國黑人們早已經被美國化了。
他們的美國化程度至少不低於美國的白人,但美國殖民協會的人從來沒想過把美國白人送回英國生活。
美國黑人仿效美國,在利比里亞建立起了大型的種植園,建立起了美國南方所流行的別墅和宅院。利比里亞的氣候與美國南方有些相似,這也是最初美國殖民協會選擇這裏的原因。
(圖:比較典型的美國南方別墅)
他們帶來了基督教。他們祖先所信仰的傳統宗教早已被他們所忘卻,在美國南方的種植園裏面,他們皈依了自己壓迫者的宗教。
自從殖民開始,美國黑人與當地黑人的關係就一直非常緊張。
美國黑人一直處於少數地位,但掌握了國家政權機構,掌握了大多數的生產資料,並且可以使用美國提供給他們的先進武器自衞。
而所有這些美國黑人“美國化”的特點,就成為了這些殖民者們與當地黑人相區別,乃至建立起種族優越感的依據。
圖:利比里亞第一任總統約瑟夫·羅伯茨
久而久之,利比里亞就形成了美國黑人壓迫剝削非洲黑人的現象
:非洲黑人們不被當做是利比里亞公民,不享有任何的政治權利,被“更加先進”的美國黑人強迫勞作。
《從奴隸到種族主義者》一書評價道:這些美國黑人只瞭解美國南方的種族歧視文化,就在新的殖民地中復刻了這樣的社會。他們認為自己在文化和智力上都優於本地的非洲部落,會説英語、信基督教被視為高等人的象徵。
換句話説,誰更像白人,誰就更先進。
這個本意是建立起一個自由與平等家園的殖民地,從一開始就偏離了自己的初衷。
(圖源:History)
從利比里亞建國,一直到1980年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裏面,政權就一直由美國黑人殖民者的後代所控制。
歷史證明,學習美國光學習一紙憲法是沒有意義的。在利比里亞建國的100多年時間裏面,他們的統治者獨裁而又無能,只知道給自己的家族收攬錢財。
他們的政府低效腐敗,在很大程度上甚至都不及殖民政府。
利比里亞從來沒有系統性地發展經濟,至今依然是人均GDP世界墊底的十個國家之一,甚至連食物都要進口。
(圖源:Pinterest)
他們全國最大的公司,是來自美國的Firestone橡膠公司,在利比里亞種植橡膠出口國外。這家公司在美國小到毫不起眼,但自從1920年代來到利比里亞之後,就長期主導利比里亞內政外交,全國都靠這家美國公司過活。
(圖:firestone的輪胎產品)
1980年,非洲黑人Samuel Doe發動政變,罷黜了美國黑人後裔總統Tolbert,終於結束了美國黑人對非洲黑人的壓迫歷史。
但是政變打破了利比里亞所處的微妙的政治平衡,原先吃人的體制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血腥與暴力的混亂。
(圖源:voa)
內戰很快爆發,新的獨裁者推翻了舊的獨裁者。結果沒兩年又爆發了第二輪內戰,各路軍閥討伐新的獨裁者。越是動亂,地方割據武裝就越強,這些軍閥越強,利比里亞就越動亂。
(圖源:newsweek)
直到2003年聯合國軍介入,動亂才告一段落。
幾年前Vice有一個特別有名的報道,採訪了當年利比里亞內戰的很多軍閥。其中一個軍閥叫做“光屁股將軍General Butt Naked”,因為他打仗的時候不穿衣服,覺得這樣自己可以刀槍不入。
他帶着自己不滿十歲的童子軍們拿着AK47在門羅維亞晃悠。打仗之前會殺一個小孩子,分他的血和肉給自己的將士吃。事實上,那段時間只要你谷歌利比里亞,搜索結果前列的就能找到利比里亞食人族。
光屁股將軍和記者説道這樣的往事的時候非常平靜。
(圖:利比里亞的童子軍)
現在,利比里亞首都門羅維亞有非洲最大的貧民窟,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所有居民都在海灘上拉屎,因為家裏沒有洗手間。在門羅維亞西邊的紅燈區,妓女的價格一次不到一美元。
83%的人口出於貧困線以下,失業率高達85%,58%的女性被閹割,
走在蒙羅維亞的街頭,或許只有街上奧巴馬的畫像,以及遍地可見的星條旗在暗示這個國家和美國千絲萬縷的聯繫。
和在美國本土受壓迫而反抗的黑人不同,今天利比里亞黑人説到美國都只有羨慕的神情。他們覺得那是一片樂土,如同天堂一樣美好的地方。
美國YouTube博主在利比里亞旅遊,所受到的簡直就是超國民待遇。當地人一提到美國就很開心,希望有一天能去那個遙遠的國家。
當年從美國移民到這裏的黑人,總共大約有2萬左右。
他們懷揣着理想,攜帶着新的政治制度,想要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從頭開始。但是國家的建立不是有理想就可以實現的,在利比里亞的黑人們卻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從一開始就仰賴美國的援助與支持。而美國也對利比里亞進行了經濟殖民。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零開始的利比里亞想要一步發展成美國的成熟政治體制,但最後也只能變成一種拙劣的模仿。經濟的現實讓整個國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獨裁與壓迫的旋渦,就像其他許多非洲國家一樣。
利比里亞的失敗,從黑人們聽信美國的承諾,兩手空空地來到非洲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回到非洲獨立建國看似美好,實則是美國白人的一種陰險把戲:他們用血與汗建立起了美國的財富,卻必須拋下一切去荒原開拓新的生活。
假如説黑人和白人的隔離是唯一的解決方案,那憑什麼不是美國白人放棄一切回歐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