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與孩子的8次“分離”,一次比一次揪心,最後一次淚目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段話的時候,醍醐灌頂。多少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極盡寵愛或控制,想通過自己的方式,讓孩子有個他們期望中的人生。

殊不知,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生命,更有獨立的人生。

作為父母,我們的職責就是:當我們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給孩子適當的教育和引導,這些教育和引導,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越來越獨立和自信,活出自己的人生。

細數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要經歷這樣幾次分離,每一次分離我們都會不捨,但每一次分離都意味着孩子們又得到了新的成長。而最後一次分離,則會讓很多人淚目,包括我自己,想都不敢想。

(一)0歲出生:母子(女)分離

當我們得知懷孕的那一刻,孩子與母親的聯繫由此開始。通過一條長長的臍帶,寶寶汲取着母親的營養,在母親的孕肚中不斷成長,母親感受着他的胎動,柔聲細語與他交流,感受着他每一天的變化。

直到280天左右,隨着規律的宮縮,伴隨着一陣悦耳的啼哭聲,寶寶實現了與母親的第一次分離,這是身體與身體的分離,這也是一場幸福的開始。

很多爸爸媽媽在這一刻都欣喜地忍不住淚目,而我前後生了兩次,都是笑着迎接。因為我後知後覺,直到抱着孩子過了好幾天,才越來越覺得感動。

(二)1歲走路:從此,不再用我們的腿帶他看世界

在0~1歲的過程中,我們陪着孩子體會了很多的第一次。

寶寶的第一次笑、第一次抬頭、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第一次爬、第一次扶着站立,一直到孩子學會獨立行走。

這一年,雖然我們很辛苦,要抱着孩子看世界,要通過他不同的哭聲給他適當的回應,但是這一年無疑是我們彼此都非常欣喜和享受的時光。

當孩子會走路了,便意味着和我們的第二次分離開始了。他要用自己的雙腳去探索世界。這個階段,我們需要信任並放手,讓孩子在安全的區域享受獨立行走的自由。

一生中與孩子的8次“分離”,一次比一次揪心,最後一次淚目

(三)斷奶:孩子和母親彼此獨立,成為了兩個個體

很多媽媽説孩子不聽話,總是要吃奶,斷奶太難了。還有的媽媽説夏天容易上火,等到秋天再斷;到了秋天又説換季,寶寶抵抗力低,別讓他哭了,等冬天再斷……

雖然我們對外界總能説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我們內心知道,實際上是我們比孩子更捨不得斷奶。因為斷奶,意味着這一項特別的母子(女)互動,從此沒有了。那一道特殊的愛的連接,沒了。

(四)3歲上學:從此,父母不再是孩子的唯一

三週歲,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每一年開學季,都能看到孩子的身影已經進入教室,可是臉上掛着淚痕的父母,卻望着校門口久久不願離去。

我們以為他們很難適應,會如何想爸爸媽媽,實際上孩子成長的速度超乎我們的想象。

當孩子開始上學,便意味着父母不再是孩子的唯一,孩子開始有了同學、好友,有了我們不知道的新鮮事,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這個階段,我們依然給孩子信任與放手,帶着期待的目光,聽孩子分享的每一件事,體會着他的喜怒哀樂。切不可過度黏着孩子,過分擔憂與焦慮,否則孩子會感知到,然後朝着你焦慮的方向發展。

一生中與孩子的8次“分離”,一次比一次揪心,最後一次淚目

(五)13歲青春期:孩子開始有秘密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小秘密。

親子關係好的家庭,孩子依然能把絕大多數事情分享給自己的父母,但也不排除有一些或留在心裏,或與好友分享。

若是親子關係差的家庭,孩子有可能就將心門徹底關上了,他有他的心思和世界。回到家門一關:“你們別來打擾我,我需要我獨立的空間。”

一生中與孩子的8次“分離”,一次比一次揪心,最後一次淚目

(六)19歲上大學:從此,你開啓了你的精彩

六年小學,六年中學,十二年的寒窗苦讀,終於考上了心儀的大學。拿着通知書的喜悦,我們看在眼裏,“笑”在臉上,“不捨”在心中。

從此,每一年,只有寒暑假才能看到孩子。孩子滿眼都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而我們滿心都是深深的眷戀。

一生中與孩子的8次“分離”,一次比一次揪心,最後一次淚目

(七)結婚:你有了你愛的伴侶,從此我們退居了二線

自從孩子開始工作,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牽絆越來越少。直到有一天,孩子帶回了一個人,告訴我們:“我喜歡ta。”那一刻,我們知道,孩子真的要離開我們了。

他即將要組建自己的小家,有了心愛的伴侶,開啓了人生新的篇章。

這個階段,我們要調整好心態,媽媽不要覺得有人奪走了原本屬於你的愛,爸爸也不要覺得女兒被別人搶走了。

這本就應該是他們的人生,這些階段是他們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學會放手,學會接納,學會衷心的祝福,更要學會保持界限,退居二線。

一生中與孩子的8次“分離”,一次比一次揪心,最後一次淚目

(八)別離:這一刻,我們不但退出了孩子的世界,也退出了自己的人生

這一次分離,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一次。無論是我作為孩子,還是作為媽媽。

幾年前奶奶的離世,我悲痛了許久。直到現在,想到一些場景,依然會淚目。

兒子六歲時,問我:“媽媽,如果你死了,我和小妹怎麼辦?”我當時笑着説:“你們要繼續勇敢陽光地活下去,過好你們的人生呀。”

記得有個日本的媽媽,得知自己得了絕症以後,沒有悽悽艾艾,而是直面問題,積極應對。她用了一年的時間,教會了4歲的女兒包括做飯在內的基本生活技能。這是最偉大的母愛,為了實現更好的分離,而做出的努力。

我希望,不要在那一刻去後悔,而要在這一刻好好珍惜。

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些信任與放手,少一些控制和越俎代庖。當我們離開的時候,我們可以放心。

讓我們對父母多一些陪伴與包容,少一些埋怨與疏離。當他們離開的時候,我們可以無悔。

一生中與孩子的8次“分離”,一次比一次揪心,最後一次淚目

希望我們在這份真實當中,教會他獨立面對世界的本領,順其自然的放手,成為最好的彼此。

——END——

作者:皓月長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講師。家有兩隻神獸,挑戰不斷,成長不息。所寫文字皆出自個人學習與實踐,請大家建設性參考。如果你喜歡,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繫,侵立刪,感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60 字。

轉載請註明: 一生中與孩子的8次“分離”,一次比一次揪心,最後一次淚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