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鋭評:用個APP,何時才能不被偷信息?!
還沒開始用就要各類授權,不給授權就用不了,給了授權再頻繁彈窗推薦關聯通訊錄;而明明拒絕了通訊錄關聯,也關了定位開了隱私保護,可能認識的人裏還是出現了各類好友;更有甚者,給你自動關注帳號、添加好友……有網友問,就想用個APP而已,為什麼有這麼多奇怪的操作?也有網友很無奈,收集就收集吧,“別拿我的信息違法犯罪就好”!
近年來,手機APP侵犯用户個人信息的新聞屢見不鮮。7月30日,北京互聯網法院作出一審宣判,認定兩款App有侵害用户個人信息的情形,個人信息泄漏、隱私權保護等相關話題再度引發熱議。
大數據時代,人們習慣了各類APP帶來的生活便利,海量、詳盡的個人信息也通過網絡,被各類APP背後的企業一一記錄。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商業機構如何把握數據收集和個人信息侵犯的邊際?
從頻繁發生的相關案件來看,不少企業保護用户信息的意識比較薄弱。這裏面除了企業自我職業道德的修養問題,也有缺乏有效監管的原因。用户對於隱私要足夠敏感,企業和監管部門應對個人信息更加敏感,更加在乎。全社會都該認識到,不管技術發展到哪一步,非法侵犯個人信息,必然會付出代價。